小地柏
《中华本草》:小地柏
拼音注音
Xiǎo Dì Bǎi
别名
六角草、宽叶卷柏、接筋藤、补地云、石打穿、铺地蜈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卷柏科植物伏地卷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.et Sav.[S.shensiensis Chris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茎纤细,匍匐蔓生,处处生根,植株呈苔藓状群落。叶二型,互生,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,排列稀疏;侧叶斜卵形,长2-3mm,宽0.8-1mm,先端渐尖,基部斜心形,边缘有细齿;中叶与侧叶相似而较狭,长1.5-2mm,宽0.5-0.7mm。生孢子的小枝直立,高4-10cm,孢子囊生在枝上部叶腋,不形成特化的孢子囊穗;孢子囊卵圆形,大孢子囊位于下部,小孢子囊位于上部。孢子二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湿地或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)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;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咳嗽气喘;吐血;痔血;外伤出血;淋证;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地柏
别名
伏地卷柏
来源
蕨类卷柏科小地柏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.et Sav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(两广除外)各省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南及西南各省区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润肺。主治气喘、咳嗽。
用法用量
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功劳木
- 小叶杨
- 小叶杜鹃
- 小毒芋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罗汉松
- 小叶金花草
- 小果蔷薇
- 冷地卫矛
- 鳢鱼
- 小火草
- 小地扭
- 白矾
- 小叶三点金
- 小叶桑根
- 小婆婆纳
- 小果白刺
- 小红袍
- 秀丽槭
- 小洋紫苏
- 小叶地不容
- 小毛蓼
- 淡菜
- 黄囊杓兰
- 粤万年青
- 小过江龙
- 小金狗
- 西南菝葜
- 细叶七星剑
- 小绿芨
- 小花花椒
- 小三叶耳蕨
- 小巢菜
- 小叶双眼龙
- 小木通
- 血藤
- 小叶野决明
- 狭叶垂头菊
- 小羊肚菜
- 小叶爬岩香
- 豨莶根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岩白菜
- 通光散
- 马牙半支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小叶鹅掌柴
- 龙葵根
- 钩吻
- 大串连果
- 高山大戟
- 花生壳
- 蕨萁
- 黄木耳
- 乌榄
- 蝎子草
- 小赤麻
- 小血藤
- 狭叶竹节参
- 矩圆石韦
- 显子草
- 野荔枝
- 莕菜
- 白猪母菜
- 小距紫堇
- 白苋
- 珍珠风子
- 百足藤
- 玄台
- 蛤蚧
- 腺毛金星蕨
- 相思子
- 熊油
- 鲫鱼脑
- 赪桐叶
- 对对参
- 尖萼厚皮香
- 落地生根
- 野丹参
- 疝气草
- 浙贝母
- 鄂报春
- 皱叶变豆菜
- 扶桑叶
- 小柿子
- 大花剪秋罗
- 白千层
- 狗狗秧
- 野桂皮
- 地菍根
- 蛇根草
- 白前
- 高粱根
- 柳白皮
- 骆驼脂
- 小黄鼠狼
- 薤白
- 白花菜
- 钓樟根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