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桑叶
《中华本草》:扶桑叶
拼音注音
Fú Sā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Chinese Hibiscus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-sinensis L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ibiscus rosasinensis L.采收和储藏:叶,随用随采。
原形态
朱槿 常绿灌木,高约1-3m。小枝圆柱形,疏被星状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20mm,上面被长柔毛;托叶线形,长5-12mm,被毛;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,长4-9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都圆形或楔形,边缘具粗齿或缺刻,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。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,常下垂,花梗长3-7cm,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,近端有节;小苞片6-7,线形,长8-15mm,疏被星状柔毛,基部合生; 萼钟形,长约2cm,被星状柔毛,裂片5,卵形至披针形;花冠漏斗形,直径6-10cm,玫瑰红或淡红、淡黄等色,花瓣倒卵形,先端圆,外面疏被柔毛;雄蕊柱长4-8cm,平滑无毛,有缘。花期全年。
生境分布
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C16-C32碳氢化物(carbohydron),其中C17、C23、C25、C31碳氢化物为主,C21-C30高级脂肪醇,其中以C26、异-C28、异-C30、高级醇为主,C8-C28脂肪酸,其中以C8、C12、C14、C16、C18:2为主,苹婆酸(sterculic acid),锦葵酸(malvalicacid),蒲公英赛醇乙酸酯(tacaxerylacetate),β-谷甾醇(β-sitos-terol),还含具抗补体活性的木槿粘液质-RL(hibiscus-mucilage-RL)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蟾蜍腹直肌、大鼠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压(0.1g/kg静脉注射)均无明显作用。上述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毒性不大(两只小鼠给1g/只,24小时内不死或只死1只)。对人可认为无毒性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消热利湿;解毒。主白带;淋证;疔疮肿毒;腮腺炎;乳腺炎;淋巴结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治痈疽腮肿,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、牛蒡叶、白蜜研膏敷之。2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解热毒,消痈肿。3.《陆川本草》:凉血解毒。治血热衄血,血瘙,毒疮。4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捣碎敷脓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扶桑叶
拼音注音
Fú Sānɡ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。
化学成分
叶和茎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-谷甾醇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、蟾蜍腹直肌、大鼠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压(0.1克/公斤静脉注射)均无明显作用。上述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毒性不大(两只小鼠给1克/只,24小时内不死或只死1只)。对人可认为无毒性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涩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治痈肿,毒疮,衄血。
①《纲目》:"治痈疽腮肿,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、牛蒡叶、白蜜研膏敷之。"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解热毒,消痈肿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凉血解毒。治血热衄血,血瘙,毒疮。"
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捣碎敷脓疮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桤木皮
- 梨枝
- 倒挂草
- 土半夏
- 尖药花
- 野牡丹子
- 枳椇木皮
- 金刚散
- 朱砂菌
- 桃南瓜
- 翼首草
- 荨麻根
- 紫石英
- 琴唇万带兰
- 紫草茸
- 甜茶
- 鹤顶兰
- 玉兰花
- 嫁(虫戚)
- 全叶山芹
- 秋海棠果
- 凤眼草
- 冬瓜叶
- 团叶鳞始蕨
- 羌活
- 临时救
- 橘红珠
- 母猪草
- 云苔草
- 云豹骨
- 五加果
- 葶苈
- 土牛膝
- 棕榈子
- 大叶南苏
- 玉米黑霉
- 千解草
- 女贞根
- 球衣藻
- 秋海棠花
- 旋覆花
- 大粘药
- 苍耳花
- 虫蚁菜
- 三股筋
- 大脖子药
- 秋鼠曲草
- 大苞芹
- 大叶紫薇
- 荠苎
- 半枝莲
- 京大戟
- 球花紫云英
- 肝风草
- 木馒头
- 土燕窝泥
- 脐带
- 柞树皮
- 牙疳药
- 犁头尖
- 黄杞皮
- 田基黄
- 獭胆
- 柠条
- 叫姑姑
- 到老嫩
- 平贝母
- 木竹子皮
- 大风艾
- 草绣球
- 一口红
- 美舌藻
- 馒头蟹
- 金腰带
- 玉蜀黍
- 九头妖
- 干姜
- 点地梅
- 巴豆油
- 白草莓
- 癞皮根
- 七叶仔
- 南瓜叶
- 刺血红
- 绵藤
- 鲩鱼胆
- 桃子
- 七筋姑
- 白果根
- 黄樟
- 兔脑
- 土瓜狼毒
- 刺海松
- 秋唐松草
- 枪刀药
- 清香桂
- 菟丝
- 苘实
- 苘麻子
- 稀花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