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布乌头
《中华本草》:工布乌头
拼音注音
Gōnɡ Bù Wū Tóu
别名
雪山一支蒿
英文名
Root of Kongpo Monkshood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Kongboense Lauener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挖根部,附去须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工布乌头,多年生草本,高达180cm。块根近圆柱形,长8cm,直径1.5cm。茎直立,不分枝或分枝,上部密被反曲的短柔毛。叶互生;最下部叶柄与叶片等长,上部叶柄比叶片短甚多;叶片心状卵形,略呈五角形,长和宽均可达15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菱形,全裂片近羽状深裂,深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侧全裂片斜扇形,不等2深裂近基部,两面无毛或叶脉疏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长达60cm,有多数花,与分枝上的花序形成圆锥花序;下部苞片叶状,上部苞片披针形;花梗长1-10cm;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中部以上,下部花梗的小苞片似叶,上部花梗的小苞片线形;花两性,两侧对称;萼片5,花瓣状,上萼片盔形或船状盔形,具短爪,高1.5-2cm,基部至喙长1.5-2cm,下缘凹,外缘稍斜,喙胡角形,长约5mm,侧萼片长1.5cm,下萼片工1.3-1.5cm,白色略带紫色或淡紫色,外面被短柔毛;花瓣2,瓣片长约8mm,向后反曲,疏被短毛;雄蕊多数,花丝全缘,无毛;心皮3-4,无毛或疏被白色短柔毛。蓇葖果。种子多数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5600m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西藏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块根圆锥形或长圆柱形,长4-9cm,直径0.5-3cm。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,全体有深皱缩褐及少数须根痕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乳白色或淡棕色,稍有粉性,可见散列的棕色小点。[br]显微鉴别,根横切面:后生皮层为3-4列棕色细胞;皮层细胞6-7列,其间有多数石细胞;内皮层为1列扁长细胞。复合的外韧维管束数个环列,形成层环类圆形,木质部导管呈单死放射状或“V”形排列。中央有髓部。[br]粉末特征:1.石细胞长条形、卵圆形或菱形,长38-160μm,直径25-60μm,壁厚薄不一,孔沟密,纹孔大多不明显。2.淀粉粒单粒长圆形、检形、卵圆形,长径4-25μm,脐点大多不明显,少数可见,为一字形或马蹄形。
化学成分
块根含黄草乌碱甲(vilmorrianine A)0.45%,工布乌头碱(kongboenine),展花乌头碱(chasmaconitine),塔拉胺(talatisamine)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;有毒
炮制
取雪山一枝蒿用凉水浸泡,每日换水2-3次,泡至口尝无麻辣感,取出,再用甘草、黑豆煎汤共煮,至内无白心为度,取出晒干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跌打损伤;毒虫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0.03-0.06g。外用:适量,泡酒搽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,风湿骨痛,牙痛: 雪山一支蒿0.25分(如米粒大)吞服。②治跌打损伤,毒蛇、毒虫咬伤:雪山一支蒿五钱。泡酒一斤,泡十天后,外搽(严禁内服)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蓼
- 蜈蚣萍
- 苣荬菜
- 全叶马兰
- 山黄皮
- 细叶乌蔹莓
- 貒骨
- 猪毛草
- 杉皮
- 南天竹
- 海金沙
- 竹节草
- 乌桕木根皮
- 玉簪花
- 小对叶草
- 红鬼笔
- 香附
- 乌桕
- 观音竹
- 隔山消
- 长叶竹根七
- 乌鳢
- 紫鸭跖草
- 虎尾草
- 红皮云杉
- 阔叶石韦
- 犁头尖
- 黑果小檗
- 大泡通皮
- 君迁子
- 泡桐树皮
- 水蓼根
- 驴肉
- 刺柏
- 长春花
- 石楠
- 三叶乌蔹莓
- 毛稔
- 粉藜
- 粉绿藤
- 八爪金龙
- 马兰
- 绿茎槲寄生
- 核桃楸果
- 鸬鹚(鸬鹚)
- 狗尾草
- 野牡丹根
- 大马蓼
- 降香
- 翻白草
- 蒺藜苗
- 粗叶卷柏
- 苦夭
- 大过路黄
- 树头菜
- 山莨菪
- 松笔头
- 三分三
- 三爪龙
- 脓见愁
- 水红花子
- 钓兰
- 凤凰衣
- 向日葵茎髓
- 望江南子
- 草乌
- 绿南星
- 忽布筋骨草
- 藤槐
- 马蹄金
- 大串连果
- 蕨菜
- 青竹标根
- 蝎子七
- 黄梢蛇
- 邪蒿
- 岩景天
- 仙人杖
- 滇瑞香
- 苍白秤钩风
- 大夜关门根
- 多穗石柯根
- 菜子七
- 刺苋菜
- 小金狗
- 猴骨
- 软骨过山龙
- 黎豆
- 芡实
- 旋花苗
- 金毛木通
- 兔头骨
- 无粉报春
- 柿寄生
- 树锦鸡儿
- 虾蟆脑
- 白茅根
- 铧尖草
- 骨把
- 棘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