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夜
《中华本草》:行夜
拼音注音
Xínɡ Yè
别名
负盘、屁盘、夜行、屁盘虫、放屁虫
英文名
Night worm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1.《本草拾遗》:屁盘虫有短翅,飞不远,好夜中出行,触之气出也。2.《纲目》:负盘有三,行夜、蜚蠊。行夜与蜚蠊形状相类,但以有廉姜气味者为蜚蠊,触之气出者为屁盘作分别尔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步行虫科动物虎斑步(虫甲)的全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eropsophus jessoensis(Moraw).采收和储藏:春季至秋季捕捉,捕捉时带手套,捉后置沸水中烫死,晒干。
原形态
虎斑步(虫甲),形似斑蝥。体长14-22mm,宽5-8mm。头部黄色,向前突出。触角棕色,头部中央有一块似三角形的黑斑。复眼黑色,卵形突起。头上散生白色短毛。触角鞭状。前胸背板棕黄色,其前缘、后缘及中央黑色。鞘翅黑色,小盾片棕黑色,两鞘翅的肩胛区各有一块黄斑,鞘翅中部也各有一块较大的黄斑。每个鞘翅各有7条几乎平行纵走的脊。足黄色,胫节及跗节棕色。腿节上有较细的黄色毛,胫节密生棕色大毛,跗节丛生棕红色钉状粗毛,后足胫节末端有两个棕黑色的粗大的刺。前胸及后胸腹板黄色,中胸腹板黑色,腹部腹面黑色,可见7个腹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潮湿处、田间及石下等处。夏、秋季 夜晚在地面疾走,遇敌时放出黄色臭气自卫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化瘀;温经止痛。主寒瘀经闭;痛经;产后瘀滞腹痛;症瘕积聚;跌打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3-5g。
各家论述
《别录》:疗腹痛,寒热,利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行夜
拼音注音
Xínɡ Yè
别名
负盘(《别录》),屁盘(陶弘景),夜行(《本草拾遗》),气蠜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步行虫科昆虫行夜的全虫。
原形态
体呈篦状,长约2厘米。头部突出,有复眼及触角各1对;触角丝状,11节。大顋大,末端具齿1枚。前胸部长,有黑色的纵纹;翅鞘有黑色斑纹2个和纵线7条;雄虫的翅鞘达于尾端,雌虫则尚露尾节2~3节。胸的下部黄色,腹部黑色。足3对,色黄,形长,适于步行;跗节5节,雄虫前肢的跗节膨大。幼虫体细长而扁,乳白色,头尾细,中部较粗。
成虫栖于石块及朽木下,昼伏夜出,捕食小虫,遇刺激则于肛门腺放出黄色恶臭的气体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辛,温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别录》:"疗腹痛,寒热,利血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芦子兰
- 血桐
- 肖菝葜
- 血人参
- 苋菜
- 蟹爪兰
- 西南槐树
- 小红袍
- 云南油杉
- 绣球藤
- 西南金刚藤
- 萱草根
- 丁癸草根
- 血余炭
- 血见愁
- 血党
- 血水草根
- 西瓜皮
- 菥蓂
- 血经草
- 蚬肉海棠
- 波罗蜜叶
- 杨梅根
- 细香葱
- 蘘草
- 西瓜子壳
- 南蛇藤果
- 莕菜
- 西南水芹
- 虾须草
- 向日葵茎髓
- 细葛缕子
- 西洋菜干
- 鸭跖花
- 血余
- 西藏凹乳芹根
- 蟹爪
- 血参
- 腺毛金星蕨
- 松根
- 绣线菊子
- 西瓜根叶
- 西南毛莨
- 苋
- 西瓜子仁
- 菥蓂子
- 蟹壳
- 续随子叶
- 西河柳
- 蝎子草
- 绣球防风根
- 金银花
- 薤叶
- 丁癸草
- 虾筏草
- 细辛
- 西南文殊兰
- 蘘荷
- 西洋参
- 黑心姜
- 苋实
- 虾子花叶
- 丁茄
- 蠵龟筒
- 绣球花
- 腺花香茶菜
- 萱草
- 血满草
- 高粱火焰苞
- 藓生马先蒿
- 苋根
- 丁公藤
- 西桦
- 白矾
- 短瓣女娄菜
- 炮仗筒
- 黄花仔
- 猫爪草
- 鄂西天胡荽
- 三七叶
- 驴耳朵草
- 龙齿
- 泡泡草
- 九爪龙
- 雉
- 牛耳枫根
- 假蒟
- 大五爪金龙
- 兔肉
- 狐心
- 耧斗菜
- 湖北海棠根
- 黑脂麻
- 朱兰
- 鼬瓣花
- 糠油
- 升药
- 豆蔻壳
- 盘龙参
- 麋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