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石藓
《中华本草》:小石藓
拼音注音
Xiǎo Shí Xiǎn
别名
垣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丛藓科植物小石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eisia controversa Hedw.[W.viridula Hedw.ex Brid.;Bryum viriduium L.ex With.]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矮小,密集丛生,绿色或黄绿色。茎单一直立或具分枝,高0.5-1cm,叶呈长披针形,先端渐尖,叶缘内卷,全缘。中肋粗壮,突出叶尖,叶片上部细胞呈多角状圆形,壁薄,两面均密被粗疣,基部细胞长方形,平滑,透明,无疣,蒴柄长5-8mm;孢蒴直立,卵状圆柱形;齿片短,表面被密疣;蒴帽兜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岩石表面,石缝中或砂砾土上。四季均可发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淡;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急慢性鼻炎;鼻窦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纱布包裹后塞入鼻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十大功劳
- 益智仁
- 郁金香根
- 十三年花
- 野兔毛
- 瘤孢地菇
- 接骨草
- 红酸杆
- 桂花枝
- 山狸子骨
- 栗
- 刺玫
- 野酒花
- 水游草
- 土千年健
- 小接筋草
- 大泡通叶
- 羚羊肉
- 南方荚蒾
- 头花杜鹃
- 过山风
- 抓地龙
- 圆叶白杨树
- 五倍子
- 柴桂
- 横经席叶
- 川素馨
- 海月壳
- 半拉子
- 伽喃香
- 骆驼蹄草
- 蚍子草
- 刺通草
- 庵闾
- 偏花黄芩
- 马蹄蕨
- 小石藓
- 樟柳头
- 了哥王
- 石莲子
- 猫儿眼睛
- 吴茱萸根
- 白背三七
- 辣椒茎
- 大果巴戟
- 石老虎
- 毛翠雀花
- 虎尾轮
- 栘枍
- 斑楮头红
- 粗皮松萝
- 两指剑
- 草灵仙
- 山漆树
- 红葱
- 刺蓬花
- 光枝勾儿茶
- 地盘松球
- 竹节树
- 紫茉莉子
- 竹荪
- 葛谷
- 圆叶南蛇藤根
- 宽卵叶山蚂蝗
- 毛草龙根
- 芦荟花
- 南粤马兜铃
- 文冠果
- 山荷叶
- 大果臭椿皮
- 八月瓜
- 凤尾搜山虎
- 蒙莸
- 毛节兔唇花
- 毛黄连
- 毛叶楼梯草
- 挪挪果
- 葛根
- 毛木树叶
- 草牡丹
- 毛杨梅根皮
- 毛白杨
- 毛葡萄根皮
- 豨莶草
- 苦地丁
- 淡秋石
- 狗尾草子
- 野薴麻
- 毛蒌
- 毛木树
- 毛轴碎米蕨
- 山橘
- 吊吊果
- 毛叶天胡荽
- 肥荚红豆
- 翅柄蓼
- 毛风藤
- 毛山荆子
- 盾叶薯蓣
- 满山红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