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水草根
《中华本草》:血水草根
拼音注音
Xuè Shuí Cǎo Gēn
别名
广扁线、捆仙绳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omecon chionantha Hance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血水草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植株具红橙色汁液。根和根茎匍匐,黄色。茎紫绿色,有光泽。叶基生;叶柄细长,长10-30cm,基部具窄鞘;叶片卵圆状心形或圆心形,长5-26cm,宽5-20cm,先端急尖,基部耳垂状,长2-9cm,表面绿色,背面灰绿色,有白粉,掌状脉5-7条,细脉网状,明显,边缘呈波状。花季灰绿色而略带紫红色,高20-40cm,有花3-5朵,排列成伞房状聚伞花序;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长0.2-lcm,先端渐尖;花萼2,盔状,长0.5-1.5cm,无毛,先端渐尖,基部合生,早落;花瓣4,白色,倒卵形,长1-2.5cm,宽0.7-1.8cm;雄蕊多数,花丝长0.5-0.7cm,花药长圆形,长约0.3cm,黄色;子房卵形或窄卵形,长0.5-1cm,无毛,花柱长0.3-0.5cm,柱头2裂。蒴果长椭圆形,长约2cm,直径约0.5cm,先端稍细小。花期3-6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200m的山谷、溪边、林下阴湿肥沃地,常成片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根茎细圆柱形,弯曲或扭曲,长可至50cm,直径1.5-5mm。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平滑,有细纵纹,节间长2-5cm,节上着生纤细的须状根。质脆,易折断,折断面不平坦,皮部红棕色,中柱淡棕色,有棕色小点(维管束)。气微,味微苦。[br]2.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扁小,有的可见单细胞毛。皮层宽广。外韧型维管束数个,排列成环状。韧皮部外侧有新月形纤维束。束内形成层隐约可见。木质部有十至数十个导管。髓较大。髓射线宽。本品皮层及髓部散有乳汁管,直径40-90μm,有时可见黄色或白色油滴状分泌物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血根碱(sanguinarine),白屈菜红碱(chelerythrine)。
性味
苦;辛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。主风热目赤肿痛;咽喉疼痛;尿路感染;疮疡疖肿;毒蛇咬伤;产后小腹瘀痛;跌打损伤及湿疹;疥癣等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大颜
- 四季素馨花
- 河豚
- 西南卫矛
- 海胆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腰子草
- 龙州线蕨
- 野扇花果
- 鲟鱼
- 虱草花
- 胆矾
- 荷莲豆菜
- 箭杆杨
- 角翅卫矛果
- 木黄连
- 木馒头
- 牡蒿
- 一叶荻
- 杜鹃兰
- 螃蟹脚
- 石寄生
- 清风藤
- 红靛
- 马皮
- 猕猴肉
- 香叶天竹葵
- 紫红鞭
- 兔毛蒿
- 短叶锦鸡儿
- 鬼针草
- 地沙
- 马桑根
- 鳝鱼皮
- 珊瑚冬青
- 雪山甘草
- 花蜘蛛
- 油头草
- 羊肚
- 椿叶
- 土田七
- 广防己
- 白花丹
- 鸐雉
- 石楠
- 栾华
- 臭草
- 葡萄根
- 兰花根
- 南天仙子
- 云南风车子
- 爬山虎
- 震天雷
- 海狸香
- 绵羊角
- 欧泽芹
- 沙地柏
- 桃根
- 乌饭树
- 木通根
- 麦冬
- 桑螵蛸
- 束花石斛
- 树扁竹
- 水葫芦根
- 萝藦
- 柿花
- 香樟根
- 树头芭蕉
- 树三角枫
- 水冬瓜根
- 松叶
- 桑黄
- 旋覆花
- 杓儿菜
- 松树梢
- 赶黄草
- 白胶香
- 金剪刀
- 杉材
- 头顶一支花
- 狼肉
- 水仙桃
- 松香
- 柿霜
- 树乌蝇羽
- 松花粉
- 蒲黄滓
- 树葱
- 桑寄生
- 树葫芦
- 粉藜
- 松萝
- 钉耙七
- 松叶防风花
- 松寄生
- 柿
- 茉莉根
- 桑白皮
- 甘草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