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河柳
《中国药典》:西河柳
拼音注音
Xī Hé Liǔ
别名
怪柳、赤怪柳、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红筋柳
英文名
CACUMEN TAMARICIS
来源
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. 的干燥细嫩枝叶。夏季花未开时采收,阴干。
形状
本品茎枝呈细圆柱形,直径0.5~1.5mm。表面灰绿色,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。质脆,易折断。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,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的叶基,断面黄白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甘、辛,平。
炮制
除去老枝及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晒干。
归经
归心、肺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
散风,解表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,风湿痹痛。
用法用量
3~6g。外用适量,煎汤擦洗。
贮藏
置干燥处。
备注
(1)治疗麻疹初起,透发不畅,临床常与薄荷、蝉衣、升麻等配合应用。不论内服、外用均可应用。
(2)澄柽柳始载于《开宝本草》,仅说性味甘咸温,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;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,并说能治“痧疹热毒”,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《*辞典》:西河柳
拼音注音
Xī Hé Liǔ
别名
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赤柽柳
英文名
Chinese Tamarisk Twing
来源
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.的细嫩枝叶。5~6月割剪嫩枝叶,阴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枝密生,绿色或带红色,细长,常下垂。叶互生,极小,鳞片状,卵状三角形,顶端渐尖,基部鞘状抱茎,无柄。总状花序集为疏散的圆锥花序;花小,白色至粉红色,苞片三角状;萼片5;花瓣5,花丝较花冠长,花盘10或5裂;子房上位,1室,花柱3。蒴果小。种子先端有丛毛。花期4~9月,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湿润砂碱地及河岸冲积地。多栽培。主产河北、河南;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
化学成分
含树脂、槲皮素-甲醚(quercetin-monomethylether)鞣质、水杨甙(salicin)。
功能主治
散风,解毒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、风湿痹痛。
备注
同属植物[b]华北柽柳[/b]T.juniperina Bge.及[b]五蕊柽柳[/b]T.pentandra (Desv.)Pall.的细嫩枝叶,亦供药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杨梅树
- 水黄杨木
- 黄毛耳草
- 仙鹤草根芽
- 假山皮条
- 藜芦
- 酢浆草
- 川滇桤木
- 不灰木
- 毛冬瓜根
- 汉中防己
- 珊瑚草花
- 测试
- 黄花岩松
- 大叶白纸扇
- 赤小豆
- 野决明
- 蓝花葱
- 密花山矾
- 蜻蜒兰
- 罗伞树
- 石龙胆
- 藏荆芥
- 山丹
- 苍蝇草
- 西藏角蒿
- 岩葱
- 楮皮间白汁
- 兜冠黄共享
- 油茶子
- 落花生油
- 香毛草
- 刷把草根
- 石通
- 臭冷杉
- 龙须参
- 海龙
- 莎草蕨
- 药老
- 盐肤木
- 豆渣树
- 半边菜
- 光里白
- 野杜仲果
- 鬣羚角
- 八目鳗
- 小果排草
- 月光花种子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车前草
- 剑花
- 佛手柑根
- 走游草
- 川层草
- 一把香
- 栗寄生
- 普洱茶
- 芙蓉根
- 小豆柴
- 长管香茶菜
- 木槿皮
- 川鄂山茱萸
- 无患子叶
- 叶底红
- 金刚口摆
- 乌蔹莓
- 花蝴蝶根
- 玫瑰花
- 黄缅桂果
- 狼把草
- 山藿香
- 野芋叶
- 刺盖草
- 长果山橙
- 苎麻根
- 圆叶茅膏菜
- 辣椒头
- 米仔兰
- 蛤叶薯
- 桐叶千金藤
- 蒲桃叶
- 旋柄茄
- 沙芥
- 吊竹梅
- 四大天王
- 滑石粉
- 小黑菇
- 小叶杜鹃
- 凹裂毛麝香
- 大理木香
- 云南小膜盖蕨
- 高粱泡叶
- 欧绵马
- 小芸木
- 榆仁酱
- 粘人花根
- 杨枸花
- 天文草
- 过坛龙
- 狐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