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碎补
《中华本草》:土碎补
拼音注音
Tǔ Suì Bǔ
别名
猴子蕨、水龙骨、细牛肋巴、骨碎补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友水龙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podiodes amoena(Wall.ex Hook.)Ching[Polypodium amoenum Wal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5-7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粗壮,密被褐棕色、披针形粗筛孔状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10-20cm,禾秆色,光滑,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根茎;叶片纸质,长圆披针形,长15-40cm,宽8-20cm,先端尾尖,基部略变狭,叶轴和中脉下部疏被棕色、卵圆形粗筛孔状鳞片,羽状深裂几达叶轴;羽片15-25对,长圆披针形,长5-8cm,宽1-2cm,钝尖头,边缘有缺刻状锯齿;叶脉明显,中脉两侧各有1行整齐的网眼。孢子囊群圆形,着生于网眼内小脉的先端,在中脉两侧各成1行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400-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22(29)-何帕烯(hop-22(29)-ene〕,9(11)-羊齿烯[fern-9(11)-ene〕等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;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;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兔骨
- 泡囊草根
- 秃叶红豆树
- 酱头
- 九节风
- 五代同堂
- 小叶地不容
- 佛指甲
- 小万年草
- 阳起石
- 黄栌
- 土羌活
- 对节叶根
- 追骨风
- 海底柏
- 海岛苎麻叶
- 桃枝
- 白花甜蜜蜜
- 藜芦
- 大黄花
- 黄唇鱼鳞
- 小花清风藤根
- 鸭脚蓼
- 干岩矸
- 大树三台
- 树头菜
- 青蒿
- 白猪栗
- 阳桃根
- 大山芝麻
- 盾果草
- 胡桃叶
- 金沸草
- 鼠
- 还阳草根
- 小麦麸
- 木槿叶
- 竹荪
- 白垩铁线蕨
- 绿豆叶
- 元宝槭
- 獭骨
- 岩景天
- 束花石斛
- 铁华粉
- 大青草
- 大草蔻
- 蒿枝七
- 石青菜
- 麻鱼胆
- 对马耳蕨
- 茴香虫
- 蜇虫
- 树腰子
- 五气朝阳草
- 双色龙胆
- 全毛悬钩子
- 海蜇
- 马尿花
- 黄瓜根
- 刺叶楤木
- 团叶槲蕨
- 鹊
- 鸡嗉子果
- 虎牙
- 山苍子叶
- 鱼肠草
- 白脂麻
- 拟缺香茶菜
- 茉莉
- 穿石藤
- 赤麻鸭
- 小广藤
- 红藤蓼
- 白鲜皮
- 阳遂足
- 葫芦巴
- 木棉皮
- 制何首乌
- 树五加
- 散血芹
- 山木通
- 河豚目
- 紫草
- 花皮胶藤
- 海木
- 虎杖叶
- 野颠茄
- 海参
- 甘蔗
- 草牡丹
- 褐云玛瑙螺
- 胆矾
- 野牡丹
- 扭鞘香茅
- 二叶舞鹤草
- 山茶花
- 红花寄生
- 野洋烟根
- 红背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