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毒散
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小儿丹瘤,浮赤走引或遍身。
用法用量
以新水调,鸡翎扫痛处。
摘录
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去毒消肿,活血止痛。主诸毒疮疡,无名肿毒,坚硬无头,焮热疼痛。
用法用量
用醋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
《仙拈集》卷四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一切恶疮,初起坚硬如石,焮热如火。
用法用量
醋调敷。
摘录
《仙拈集》卷四
《种福堂方》卷四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痘后手足肩背痘毒痈肿。
用法用量
蜜水调搽。
摘录
《种福堂方》卷四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拔一切毒。主
用法用量
掺膏上贴之,则毒气尽拔,便无后患。
注意
胎前产后之妇忌用。
摘录
《外科全生集》卷四
《活幼心法》卷五:拔毒散
别名
拔疔散
功能主治
痘疔,紫黑胀硬,独大而无晕者。
用法用量
拔疔散(《种痘新书》卷三)。方中绵胭脂用量原缺。
摘录
《活幼心法》卷五
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五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消肿去毒。主诸恶疮。
用法用量
好醋调,敷贴。
摘录
《普济方》卷二七五
《古今名方》引《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》:拔毒散
制法
先将前6味炒制,各为细末,配时将麝香、冰片、犀黄混合,再入斑蝥、巴豆炭、前胡、玄参研匀,最后加入乳香、没药,研匀即得。
功能主治
托里提脓,拔毒去腐,消肿止痛。主胞疽、发背、搭手疽等局部肿硬难溃者。
用法用量
用时均匀地掺入疮口上,每日2次,至脓水增多,新腐渐消时停用。
摘录
《古今名方》引《湖州潘氏外科临证经验》
《保命歌括》卷六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极细末。
功能主治
耳前后红肿。
用法用量
醋调敷;干,以醋润之。
摘录
《保命歌括》卷六
《普济方》卷二九○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敛疮。主痈疽。
用法用量
每用药少许,干掺患痛处。
摘录
《普济方》卷二九○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三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二八六:拔毒散
功能主治
肠痈。其状两耳轮纹理甲错,初患腹中苦痛,或绕脐有疮如粟,皮热,便脓血出,似赤白下。
用法用量
和涂。
摘录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三,名见《普济方》卷二八六
《普济方》卷二九五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痔肿毒。
用法用量
用井花水调,涂敷扫痔肿毒处。
摘录
《普济方》卷二九五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五:拔毒散
制法
上拌匀。
功能主治
一切热肿,欲结疮疖,焮赤疼痛。
用法用量
每看多少,临时用新汲水调摊纸上贴之。
摘录
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五
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二:拔毒散
制法
上药各为末。
功能主治
胎毒,头面生癞,或延及遍身,痒痛不安,浸淫不愈;及眉炼疮,疥癞,疮癣。
用法用量
方中松香用量原缺。[br]疥疮,宜加枯矾3钱。
摘录
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二
《痈疽神秘验方》卷一:拔毒散
别名
秘方拔毒散
功能主治
攻毒止痛化脓。主一切痈疽肿毒。
用法用量
秘方拔毒散(《准绳·疡医》卷一)。[br]若有脓,或已溃者,可不用大黄;如亦有脓虽溃,脉仍洪数,或沉实喜冷者,又所宜用。
摘录
《痈疽神秘验方》卷一
《圣惠》卷六十二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,重研如面。
功能主治
发背。
用法用量
用新汲水调涂疮上。
摘录
《圣惠》卷六十二
《瑞竹堂方》卷五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极细末。
功能主治
诸恶疮。
用法用量
用无根井花水调搽,如干再搽。经宿即愈。
摘录
《瑞竹堂方》卷五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九四引《烟霞圣效》:拔毒散
功能主治
大人、小儿火烧破皮肉。
用法用量
小油调涂上,变色生肌即敛。
摘录
《医方类聚》卷一九四引《烟霞圣效》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飞游毒,赤肿走注不定。
用法用量
鸡子清调敷;干,用水润之。
摘录
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
《局方》卷八(吴直阁增诸家名方)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拔毒消肿,散热定疼。主小儿丹毒,肉色变异,或着四肢,或在胸背,游走不定,焮热疼痛。
用法用量
每用水调,时复以鸡翎刷扫;以芭蕉自然汁调妙。
摘录
《局方》卷八(吴直阁增诸家名方)
《幼幼新书》卷三十五引张涣方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殃火丹,发于两胁及腋下。
用法用量
每用半钱,好醋调涂患处,次用山栀膏方。
摘录
《幼幼新书》卷三十五引张涣方
《活幼心书》卷下:拔毒散
制法
上和匀。
功能主治
癫犬、恶犬所伤。
用法用量
用无灰温酒调作1服,空心投。其毒自小便中出,或从大府过,似葡萄肉,或如犬形。其毒出尽,尚觉腹中有痛,取用青黛入乳钵杵匀,仍罗为末,每服3钱,井花水调下2服,不拘时候。
摘录
《活幼心书》卷下
《明医指掌》卷八:拔毒散
功能主治
痈疽。
用法用量
水、酒煎服。
摘录
《明医指掌》卷八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痰核。
用法用量
将口涎调搽核上,以万应膏贴之,2日1换;再将玉灵膏贴,1日1换。
摘录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
《袖珍》卷三:拔毒散
功能主治
消肿定痛。主痈疽,疔疖。
用法用量
上将白芷、半夏为末,入蒲黄、丹、豆末,和匀。金银藤捣自然汁调敷四围,频频水润。
摘录
《袖珍》卷三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二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十种疔疮,毒气结硬如石,疼不可忍。
用法用量
先用针挑令出血,入药1字在内,用醋煮面糊贴之。1日其根溃出。
摘录
《杨氏家藏方》卷十二
《普济方》卷三○○引《卫生家宝方》:拔毒散
制法
上为末。
功能主治
发指,毒疮生于手指,赤肿坚硬,疼痛不可忍者。痈疽发于阳,肿痛,发热作渴。
用法用量
用酽米醋调涂之,干即再上醋。痛立止。
摘录
《普济方》卷三○○引《卫生家宝方》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痈疽肿结。
用法用量
分2次泛醋、入蜜调,敷纱贴之。
摘录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
《普济方》卷二七八引《外科精要》:拔毒散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热毒丹肿,游走不定;亦治疔肿。
用法用量
每用新水调扫之,油涂之,或纸花贴,干则以凉水润之亦妙。治疔肿,水煎服。
摘录
《普济方》卷二七八引《外科精要》
《中华本草》:拔毒散
拼音注音
Bá Dú Sàn
别名
王不留行、小尼马庄柯、巴掌叶、小拔毒、尼马庄柯、妈妈多、肯麻头、小迷马桩、白背黄花稔、小黄药、迷马桩棵、小克麻、小路边站。
英文名
Herb of Szechwan Sid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da szechuensis Matsuda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,高约1m。小枝被星状长柔毛。叶二型;叶柄长5-10mm,被星状柔毛;托叶钻形,较短于叶柄;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,长2.5-5cm,宽近似,先端短尖至浑圆,基部楔形,边缘具2齿,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,长2-3cm,两端钝至浑圆,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,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。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,花梗长约1cm,密被星状粘毛,中部以上具节;萼杯状,长约7mm,裂片三角形,疏被星状柔毛;花黄色,直径1-1.5cm,花瓣倒卵形,长约8mm;雄蕊往长约5mm,被长硬毛。果近圆球形,直径约6mm,分果爿8-9,疏被星状柔毛,具短芒。种子黑褐色,平滑,长2mm,种脐被白色柔毛。花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荒坡灌丛、松林边、路旁和沟谷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下乳;活血;利湿;解毒。主乳汁不下;乳痈;痈肿;小便淋涩;泄泻;痢疾;闭经;跌打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妇人乳汁不通,乳痈、乳结、红肿,消诸疮肿毒;治小儿尿血,血淋,祛皮肤瘙痒,消风解热。梗叶细末,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。2.《云南中草药》:活血祛瘀,拔毒,接骨,通乳。治经闭,疔疮,枪伤,骨折。3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消炎,拔毒生肌。治急性乳腺炎,急性扁桃体炎,肠炎,菌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拔毒散
拼音注音
Bá Dú Sàn
别名
小黄药、小迷马桩、迷马桩棵、小克麻、巴掌叶、肯麻尖
来源
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,以全株入药。秋末采收,洗净切碎,晒干备用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调经通乳,解毒消肿。用于闭经,乳汁不通,乳腺炎,肠炎,痢疾;外用治跌打损伤,痈肿。
用法用量
1~3钱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拔毒散
拼音注音
Bá Dú Sàn
别名
王不留行(《滇南本草》),小黄药、小迷马桩、迷马桩棵、小克麻(《云南中草药》),小拔毒、尼马庄柯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直立半灌木,高约1米余。茎紫褐色,疏被星状毛。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,长宽约2.5~5厘米,基部楔形,先端尖或圆,边缘重锯齿;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3~4厘米;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,下面被星状短茸毛;叶柄长5~10毫米;托叶钻形,脱落。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,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;萼长7毫米,5裂,疏被星状毛;花冠黄色,径约1.5厘米;雄蕊柱被长硬毛。蒴果近球形,径约6毫米,心皮6~9枚,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灌木丛或山坡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活血祛瘀。治急性乳腺炎,急性扁桃体炎,疔疮,肿毒,肠炎,菌痢,妇女经闭,跌打损伤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妇人乳汁不通,乳痈、乳结、红肿,消诸疮肿毒;治小儿尿血,血淋,祛皮肤瘙痒,消风解热。梗叶细末,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活血祛瘀,拔毒,接骨,通乳。治经闭,疔疮,枪伤,骨折。"
③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消炎,拔毒生肌。治急性乳腺炎,急性扁桃体炎,肠炎,菌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瘭疽疔疮: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②治跌打损伤:拔毒散鲜叶捣烂,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③治乳汁不通:拔毒散三至五钱,炖猪脚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藜茎
- 硬皮马勃
- 金腰燕
- 姬蕨
- 金剪刀草
- 榔榆茎叶
- 榔榆叶
- 海鳗卵
- 玉蜀黍根
- 栀子花
- 水龙胆草根
- 浙皖粗筒苣苔
- 栗子
- 桑枝
- 小扁草
- 柳叶亚菊蒿
- 三叶青
- 莲生桂子草根
- 卤碱
- 漏斗瓶蕨
- 刺南蛇藤
- 家独行菜
- 飞蛾树
- 椴叶独活
- 栾华
- 单花芥
- 仙掌子
- 细叶鼠曲草
- 紫苏子
- 柳白皮
- 菜头肾
- 苍山橐吾
- 野鸦椿根
- 三叶排草
- 麻腐
- 虱婆草
- 过江龙子
- 柿花
- 柏子仁
- 野酒花
- 红白二丸果
- (鱼彭)鱼鳃
- 曲枝天冬
- 蓼实
- 黄藤叶
- 大飞扬草
- 石香葇
- 虎肾
- 莿(木冬)
- 宁波溲疏
- 大红袍
- 地骷髅
- 木荷
- 大散血
- 猬脑
- 叉枝鸦葱
- 离根香
- 山樱桃
- 胡颓子
- 山莨菪
- 桦木皮
- 苦天茄
- 升麻
- 灰贯众
- 苦刺
- 葫芦巴
- 桦叶荚蒾
- 石楠
- 大叶千里光
- 蛇含石
- 桂花枝
- 花酸苔
- 山菠萝根
- 红娘子
- 松寄生
- 黄果茄
- 睡菜
- 刻裂紫堇
- 华中瘤足蕨
- 野猪头骨
- 雀麦米
- 猩猩木
- 小接骨丹
- 广石豆兰
- 乌鳢
- 金背枇杷果
- 三台红花
- 黄筒花
- 车前草
- 鳍蓟
- 金鱼
- 冻青叶
- 小苦参
- 绿茎槲寄生
- 酸水草
- 苦草
- 狭叶山胡椒
- 紫草
- 佛手柑
- 川滇桤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