脐带
《中华本草》:脐带
拼音注音
Qí Dài
别名
坎气
英文名
omphalo;belly band, umbilical cor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脐带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mbilical cord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细长条状,长10-15cm,直径约0.5cm,淡黄色或黑棕色,半透明,对光袖之,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腥。
药理作用
脐带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情期的作用,使子宫、卵巢肥大,子宫粘膜肥大增殖;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。对幼小、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脐带激素,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,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。本品对蛙、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,特别对兔,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,产生痉挛,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。对蛀后肢、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,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,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。脐带提取物其作用与脐带激素大体相似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炮制
将脐带洗漂干净。用银花、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,沸后取出,烘干。(每20条脐带用银花、甘草各1钱,清水1斤煎汁,入黄酒1两)
归经
心;肺;肾经
功能主治
益肾;纳气。主肾虚喘咳;虚劳赢弱;气血不足;盗汗久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2条;入丸、散,1-3g。
复方
①治阴阳两虚,精神气血皆伤,虚危之候:坎气(炙末)一两,人参一两,熟地二两,枸杞二两,人乳粉二两。上为末,酒酿白蜜炼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(《医级》坎气丹)②治三阴久疟:脐带九枚(烧存性),于白术二两,人参五钱。焙干俱为末,入童便煮附子一两,捣膏和丸梧子大。每早服三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主疟,烧为灰,饮下之。2.《纲目》:解胎毒,敷脐疮。3.《本草汇言》:补肾命,解胎毒,化痘毒。4.《本草通玄》:充养血气。5.《饮片新参》:治虚劳,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。6.《本草经疏》:脐带,《本经》以之治疟者,应是久疟虚寒之甚,借其气以补不足也。7.《医林篱要》:脐带补益血气,得人气之余故也。小儿赢弱及痘疮不起,用此煎汤服之,亦颇见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脐带
拼音注音
Qí Dài
别名
坎炁
来源
为健康人的婴儿脐带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。
功能主治
微咸,温。
用法用量
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止疟。主治虚劳,胎毒,脐疮等症。
注意
2~6分(1~3具);外用酌量。
规格
凡风寒痰喘或胃弱者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脐带
拼音注音
Qí Dài
别名
坎气(《本草从新》)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初生婴儿的脐带。
形状
干燥的脐带,呈细长条状,淡黄或黑棕色,长10~15厘米,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,质坚韧,不易拆断。气微腥。
药理作用
脐带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惰期的作用,使子宫、卵巢肥大,子宫粘膜肥大增殖;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。对幼小、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脐带激素,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,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。本品对蛙、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。特别对兔,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,产生痉挛,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。对蛙后肢、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,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,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。
脐带提取物其作用与脐带激素大体相似。
性味
甘咸,温。
①《本草汇言》:"甘咸,气温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苦咸,温。"
炮制
将脐带洗漂干净。用银花、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,沸后取出,烘干。(每20条脐带用银花、甘草各1钱,清水1斤煎汁,入黄酒1两)
归经
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肺三经。"
功能主治
益肾,纳气,治虚劳羸弱,气血不足,肾虚喘咳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疟,烧为灰,饮下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解胎毒。敷脐疮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补肾命,解胎毒,化痘毒。"
④《本草通玄》:"充养血气。"
⑤《饮片新参》:"治虚劳,纳肾气,定喘咳,敛汗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2~6分;入丸剂或煎汤。
复方
①治阴阳两虚,精神气血皆伤,虚危之候:坎气(炙末)一两,人参一两,熟地二两,枸杞二两,人乳粉二两。上为末,酒酿白窨。炼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钱,米饮下。(《医级》坎气丹)
②治三阴久疟:脐带九枚(烧存性),于白术二两,人参五钱。焙干俱为末,入童便煮附子一两,捣膏和丸梧子大,每早服三钱。(《本草汇言》)
各家论述
①《本草经疏》:"脐带,《本经》以之治疟者,应是久疟虚寒之甚,借其气以补不足也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脐带补益血气,得人气之余故也。小儿羸弱及痘疮不起,用此煎汤服之,亦颇见效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半春莲
- 天麻
- 百足藤
- 光明盐
- 头巾草
- 天青地红
- 头花杜鹃
- 白菖
- 千层楼
- 白背小报春
- 伤寒草
- 白荷花露
- 白鬼笔
- 牛耳草
- 荠宁
- 屈头鸡
- 全蝎
- 蚕豆花
- 七叶一把伞
- 紫玉簪根
- 百部
- 饭团根
- 侧耳
- 白蘑
- 了哥王根
- 大叶白纸扇
- 七爪风
- 大叶风沙藤
- 功劳叶
- 鹤顶兰
- 鸡心七
- 百眼藤
- 金腰
- 白蜡树皮
- 叩头虫
- 白药子
- 球穗花千斤拔
- 八目鳗
- 蚯疽草
- 常春卫矛
- 南蛇簕
- 白头翁
- 地沙
- 扁竹兰
- 桤木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木荷叶
- 赤铜屑
- 冰草白穗
- 七星草
- 白降丹
- 白花九里明
- 白蒿
- 九爪龙
- 土常山
- 大果琉璃草
- 蒺藜苗
- 石参
- 狼油
- 全缘凤尾蕨
- 老鼠竻
- 东莨菪
- 白茅花
- 八角枫根
- 岩石松
- 玉簪
- 绿萼梅
- 七里香
- 土红苓
- 墙草根
- 玉珊瑚根
- 雄鸡口涎
- 百尾笋
- 青藏虎耳草
- 岩豆
- 白鹤菌
- 黑大豆花
- 老鼠耳
- 祁州一枝蒿
- 斑茅花
- 百脉根
- 天冬
- 黄水茄
- 太白丽参
- 水团花
- 四方草
- 巴山虎
- 铁落
- 白花鹅掌柴
- 七角白蔹
- 兰香草
- 白梅花
- 藤檀
- 秘鲁香胶
- 白花铁线莲
- 土鳖虫
- 檀香油
- 漆树根
- 下田菊
- 滇榧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