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鱼胆草
《中华本草》:青鱼胆草
拼音注音
Qīnɡ Yú Dǎn Cǎo
别名
蔓龙胆、鱼胆草、对叶林、抽筋草喷七、鱼鳅藤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峨眉双蝴蝶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pterospermum cordatum(Marq.) H.Smith[Gentiana cordata Marp.;Tripterospermumaffine auct. Non (Wall.)H.Smith」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具根茎,根细,黄褐色。茎通常黄绿色,螺旋状扭转,下部粗壮,节间短,长4-5cm,上部节间长10-17cm。叶对生;叶柄1-4.5cm;叶片心形、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-12cm,宽1-5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常具短尾,基部心形或圆形,边缘膜质,细波状,叶脉3-5条,叶片下面淡绿色或带紫色。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叶腋,有时2-6朵呈聚伞花序;花梗较短,具1-4对披针形的小苞片与否;花萼钟形,不开裂.稀一侧开裂,明显具翅.裂片基部下延呈翅:花冠紫色,钟形,裂片卵状三角形,褶宽三角形,先端微波状;雄蕊5,着生于冠筒下部,不整齐,花丝线形,花药长圆形;子房椭圆形,长约1cm,通常近无柄,基都具5浅裂的环状花盘,花柱细长,长1.5-2cm,柱头线形,2裂。浆果紫红色,内藏,长椭圆形,长2-3cm,稍扁,近无柄。种子暗紫色,椭圆形或卵形,三棱状,边缘具棱,无翅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200m的山坡林下、林缘灌木丛中及低山河谷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缠绕。茎细近圆形,表面黄绿色或带有紫色,具细条棱,节间长7-14cm,叶对生,多皱缩。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,长4-8cm,宽1-2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或圆形,全缘,叶脉3出。有时可见叶腋具花或残留花萼。花淡紫色,萼筒有翅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辛;苦;性凉
归经
肺;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健脾利湿;杀虫。主风热咳嗽;黄疸;风湿痹痛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g;或泡酒;或煮粥食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青鱼胆草
拼音注音
Qīnɡ Yú Dǎn Cǎo
别名
胆草、对叶林、抽筋草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龙胆科植物蔓龙胆的全草。秋后采集。
原形态
多年生蔓生草本。茎细长。叶对生,纸质,卵状披针形,长4~7厘米,宽1.2~2.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,全缘,深绿色;3主脉明显。花腋生;萼筒状5裂,裂片三角状披针形;花冠钟状,5裂,淡紫色,裂片间有副裂片。浆果长球形,长1.5厘米,红紫色,有长柄,超出宿存花萼。花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山野、路边阴湿地。分布贵州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,健脾,清肺止咳。治黄疸,风热咳嗽,风湿,蛔虫病。
复方
①治黄疸:青鱼胆草根三两,煎水服。
②治风热咳嗽:鲜青鱼胆草一至二两,炖猪肉吃。
③治风湿:青鱼胆草根五两,泡酒服;亦可用藤煎水熏洗。
④驱蛔虫:青鱼胆五钱,玉竹三钱,大米一把。煮成稀饭,分二次吃完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灯笼草
- 石蒜
- 角茴香
- 附子
- 川楝子
- 泡泡草
- 新疆延胡索
- 三枝枪
- 红毛野海棠
- 驴蹄草
- 朱砂七
- 红木子
- 槐根
- 滑背草鞋根
- 鲎尾
- 火索麻
- 火赤链蛇
- 皱巴坚螺
- 苦草
- 粉藜
- 倒提壶
- 青棉花藤
- 芸香
- 牛心果
- 天文草
- 绿结鸡骨
- 青箭
- 牛胆参
- 雪兔
- 鲫鱼脑
- 塔黄
- 野棕
- 榕树果
- 鸡脑
- 藤槐
- 黄果茄
- 红毛叶马蹄香
- 大叶蛇泡簕
- 君迁子
- 向日葵茎髓
- 白花蛇
- 柿花
- 野芫荽
- 大金发藓
- 九倒生
- 岩檀香
- 常春藤
- 五爪龙
- 翻背白草
- 匍伏堇
- 马牙七
- 金线草
- 红娘子
- 黄茶根
- 莲子心
- 水黄
- 淡秋石
- 旱前胡
- 乌蔹莓
- 云南莲座蕨
- 干岩矸
- 仙顶梨
- 小报春
- 蜗牛壳
- 接骨木
- 水藁本
- 鸡枞
- 华东瘤足蕨
- 使君子根
- 刺龙牙
- 鲱鱼籽
- 大白顶草
- 鹰嘴爪
- 苦甘草
- 睡菜
- 山橘
- 烟管蓟
- 乌桕木根皮
- 苦瓜根
- 车前草
- 沙梨
- 湖北海棠
- 刺柏
- 大避债蛾
- 姜三七
- 蜘蛛蜕壳
- 华东木蓝
- 白朱砂莲
- 梁王茶
- 吊山桃
- 藤本夜关门
- 菰米
- 白脂麻
- 翠雀花
- 芒叶小米草
- 蜥蜴
- 马鞭草
- 山白菊
- 七里香
- 通花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