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蕾
《中华本草》:扁蕾
拼音注音
Biǎn Lěi
出处
出自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服科植物扁蕾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ntianopsis barbata (Froel.)Ma[Gen-tiana barbata Froel.;Gentianopsis barbata (Froel.)Ma var.Sinensis Ma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一或二年生草本,高8-40cm。茎单生。基生叶有柄,长约0.6cm,叶片匙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0.7-4cm,宽0.1-1cm,先端圆钝,基部渐狭成柄,中脉在下面显着;茎生叶3-10对,无柄,狭披针形至线形,长1.5-8cm,宽3-9mm,先端渐尖,基部钝。单花顶生;花梗长达15cm,果时更长;花萼筒形,稍扁,稍短于花,或与花冠筒等长,萼筒长0.6-1cm,萼裂片4,不等长,异形,具白色膜质边缘;花冠筒状漏斗形,筒部黄白色,檐部蓝色或淡蓝色,长2-5cm,裂片4,下部两侧有短的细条裂齿;腺体4个,近球形,着生于花冠筒基部,与雄蕊互生;雄蕊4,生于花冠筒中部;子房狭椭圆形,长2.5-3cm,子房柄长2-4mm,花柱短。蒴果长圆形。种子小,长约1mm,表面有较密的突起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4400m的水沟边、山坡草地、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湖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细长圆锥形,稍有分枝,长短不一,直径约1.5mm,表面淡黄色。茎具4纵棱,有分枝,长短不一,直径约2mm,表面黄绿色,光滑无毛,节部膨大;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空。叶对生,皱缩破碎,完整叶片呈条形,先端渐尖,全缘,基部2对生叶几相连,表面绿色或暗绿色;质脆,易碎。花单生于枝端,多断落,花萼钟状,具4棱,4裂,内对裂片披针形,先端尾尖,外对裂片条状披针形,较内裂片长,黄绿色,花冠钟形,淡黄色、黄绿色或淡蓝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杧果甙(mangiferin)等[1]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外感发热;肝炎;胆囊炎;头痛目赤;外伤肿痛;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~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发烧头痛:扁蕾五钱,龙骨四钱,草乌叶二钱。共为细面。每日二次,每次八分至一钱,薄荷汤送下。②治头痛,暴发火服:扁蕾、苦参、瞿麦各等分。共为细末。每日三次,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,稍煎,内服。③治热病头痛,呕吐,扁蕾、苦参、胡连、青木香各等分。共为细末。每日三次,每服一钱至一钱五分,水煎或开水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扁蕾
拼音注音
Biǎn Lěi
别名
沼生扁蕾
来源
龙胆科扁蕾属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(Munro) Ma [Gentianella paludosa (Munro) H. Smith],以全草入药。夏季花苞未开放时采集,去净泥沙,晒干。
性味
苦、辛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,结膜炎,高血压,急性肾盂肾炎,疮疖肿毒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扁蕾
拼音注音
Biǎn Lěi
别名
铁木尔-地格达(蒙名)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为龙胆科植物中国扁蕾的全草。春、夏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二年至多年生草本,高10~40厘米。茎直立或稍倾斜,近四棱形,有分枝,紫褐色。叶对生,基部几乎相连,无柄;基生叶匙形或披针形,先端钝,早枯落;茎生叶披针形,长1.5~6厘米,宽2~3毫米,先端尖,边缘稍反卷。花单生于分枝的顶端,花梗长;花萼管状钟形,具4棱,萼齿4;花冠钟形,管长约1.5~3厘米,有4裂瓣,蓝色、淡紫蓝色或紫色。蒴果纺锤状圆柱形,具长柄。种子多数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隰草地或林下。分布山西、黑龙江、河北、吉林、内蒙古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。治传染性热病,外伤肿痛,肝胆湿热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煎汤,2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复方
①治发烧头痛:扁蕾五钱,龙骨四钱,草乌叶二钱。共为细面。每日二次,每次八分至一钱,薄荷汤送下。
②治头痛,暴发火眼:扁蕾、苦参、瞿麦各等分。共为细末。每日三次,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,稍煎,内服。
③治热病头痛,呕吐:扁蕾、苦参、胡连、青木香各等分。共为细末。每日三次,每服一钱至一钱五分,水煎或开水送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向日葵花
- 小花鸢尾
- 海芋
- 紫筒草根
- 白鹤藤
- 荷叶金钱
- 四方草
- 蚌壳草根
- 菱茎
- 熊蕨根
- 海尼豆瓣绿
- 黄楝树
- 水木草
- 寄生藤
- 刺苞南蛇藤
- 白皮柯
- 水流豆
- 辣蓼
- 仙环小皮伞
- 草乌头
- 紫花地丁
- 毛花槭
- 狗肝
- 云南冻青叶
- 罂粟壳
- 衡州乌药
- 山檨叶泡花树
- 白叶藤
- 金毛七
- 麻布七
- 多穗石柯茎
- 大红花点地梅
- 黑汉条
- 蒟蒻薯
- 毛麝香
- 钮子瓜
- 金纽子
- 金腰箭
- 天仙藤
- 阳桃花
- 蜥蜴
- 锡生藤
- 橄榄仁
- 小酒饼花
- 蒲圻贝母
- 蒲州豉
- 狗心
- 大麦泡
- 白枪杆
- 蓝圆鲹
- 猫油
- 狼尾草根
- 紫草
- 臭柏
- 茅草箭
- 蜂蜡
- 大良姜
- 豌豆
- 苏土藁本
- 粉背蕨
- 方解石
- 大虎耳草
- 鳞衣草
- 狗骨节
- 浮石
- 银箔
- 山橙
- 白贝
- 浮海石
- 细穗爵床
- 树乌蝇羽
- 白蓝翠雀花
- 苒苒草
- 红叶树
- 桑叶露
- 藁本
- 米团花
- 大黑头草
- 白牛尾七
- 阳桃
- 尖叶子打虫药
- 东北鼢鼠
- 白背三七
- 红楠
- 白云花根
- 苦苣苔
- 苍耳
- 篱栏网
- 卵叶鳞始蕨
- 五指毛桃根
- 马兜铃
- 红楤木
- 紫花卫矛
- 山野豌豆
- 雀舌豆
- 红景天
- 黄花地锦苗
- 角果木
- 山矾
- 大乌金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