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胶香
《*辞典》:白胶香
拼音注音
Bái Jiāo Xiānɡ
别名
枫香脂(《唐本草》),枫脂(《通典》),白胶(《儒门事亲》),芸香(《本草原始》),胶香(《国药的药理学》)。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脂。选择生长20年以上的粗壮大树,于7~8月间凿开树皮,从树根起每隔15~20厘米交错凿开一洞。到11月至次年3月间采收流出的树脂。晒干或自然干燥。防止混入泥砂等物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路路通"条。
生境分布
产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树脂为大小不一的椭圆形或球形颗粒,亦有呈块状或厚片状者。表面淡黄色,半透明。质松脆,易碎。断面有玻璃光泽。气清香,燃烧时更烈。以质脆、无杂质、火燃香气浓厚者佳。
化学成分
树脂的挥发油成分中,桂皮酸类约占6.4%,萜类约占84.4%,其他成分9.2%。
性味
①《唐本草》:"味辛苦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苦咸辛,平。"
炮制
《纲目》:"凡用(白胶香),以蠢水煮二十沸,入冷水中,揉扯数十次,晒干用。"
归经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脾、肝二经。"
②《得配本草》:"入脾、肺二经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凉血,解毒,止痛。治痈疽,疮疥,瘾疹,瘰疬,金疮,齿痛,吐血,衄血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主瘾疹风痒浮肿,齿痛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一切痈疽疮疥,金疮,吐、衄、咯血,活血,生肌,止痛,解毒,烧过揩牙,无牙疾。"
③《本草求原》:"治中风,腰痛,行痹,痿厥,脚气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撒、调敷或制膏摊贴。内服:入丸、散,1~2钱。
注意
《得配本草》:"内服多不宜。"
复方
①治诸疮不合:白胶香、轻粉各二钱,猪油和涂。(《仁斋直指方》)
②治瘰疬、一切恶疮软疖:白胶一两,瓷器内溶开,去滓,再于溶开后,以萆麻子六十四个,作泥,入胶内搅匀,朋、油半匙头,柱点水中,试硬软添减胶油,如得所,量疮大小,以绯帛摊膏药贴之,一膏药可治三、五疖。(《儒门事亲》玉饼子)
③治下疳;透明白胶香为末,入轻粉、麝香少许,用油调敷。(《袖珍方》)
④治臁疮:白胶香末,以箬叶夹药在内贴之。(《袖珍方》)
⑤治小儿癣杂疮:白胶香、黄柏、轻粉。上为细末,羊骨髓调涂癣上。(《儒门事亲》)
⑥治金疮断筋:枫香末敷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⑦治折伤:乳香、白胶香、沥青各等分(研)。以脂麻油和如面剂,重汤煮成膏,不犯铜铁,以杖子剔起如丝即成膏。(《鸡峰普济方》白胶香膏)
⑧治年久牙痛:枫香脂为末,每旦揩擦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⑨治吐血不止:白胶香不以多少,细研为散,每服二钱,新汲水调下。(《简要济众方》)
⑩治衄血:蛤粉、白胶香等分。以好松烟墨汁调服。(《百一选方》)
⑾治胃痛:枫香树脂二至三钱。研末,温开水冲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⑿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:草乌头、五灵脂各一斤,木鳖子四两,白胶香半斤,地龙四两(去土,炒),细墨一两,乳香一两,当归二两(焙),没药二两,麝香一钱。上为末,再研一千下,糯米面糊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丸至二丸,温酒下。吃药罢,遍身微汗有验。(《宣明论方》一粒金丹)
⒀治鱼骨哽咽:白胶香细细吞之。(《圣惠方》)
⒁治大便旬日不通:鼠粪二枚,白胶半枣大。上为末,水丸如枣核大,油涂纳谷道中,良久便通。(《普济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樱花
- 万寿菊花
- 下冈哇
- 海鹞鱼肝
- 翅茎香青
- 大果卫矛
- 鸡腿蘑
- 小米口袋
- 莲蓬草
- 狮子草
- 毛连
- 千金花
- 酪
- 山棯子
- 野辣子
- 七叶子
- 波罗蜜核中仁
- 白补药
- 南天仙子
- 紫荆果
- 白枪杆根
- 毛蕊老鹳草
- 梓叶
- 米仔兰
- 刺果甘草
- 黄总花草
- 姜露
- 马桑
- 水八角
- 翅卫矛
- 丝点地梅
- 大树皮
- 白荷花露
- 千层塔
- 油茶子
- 青溪鳞毛蕨
- 竹叶
- 角花胡颓子
- 满山白
- 山苦草
- 狗脚迹
- 豆腐
- 南木香
- 牯牛卵囊
- 小岩白菜
- 刺楸树叶
- 小红蒜根
- 蓝花棘豆
- 透明草
- 土槿皮
- 鹿角芦荟
- 天王七
- 绿豆芽
- 胡麻花
- 锦鸡儿
- 紫背天葵草
- 风叶藤
- 兴安独活
- 小花清风藤根
- 山腊梅
- 土当归
- 白沙虫药
- 断线蕨
- 胡燕卵
- 黑沙蒿子
- 草龙根
- 波罗蜜叶
- 灰凤梨
- 蚂蝗七
- 猪蹄甲
- 苦蒿
- 小扁草
- 蓝花龙胆
- 石瓜子莲
- 山苍子
- 油鸭
- 椰子瓤
- 米油
- 水金凤茎叶
- 枸橘叶
- 胜红蓟
- 海桐皮
- 鳖甲胶
- 扁豆衣
- 白簕枝叶
- 百合
- 附子
- 水案板
- 松针
- 葱花
- 刷把草
- 白丁香
- 黄花香薷
- 红帽顶
- 大透骨草
- 芒根
- 干旱毛蕨
- 梭子蟹
- 桃枝
- 琴唇万带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