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皮参
《中华本草》:荡皮参
拼音注音
Dànɡ Pí Shēn
别名
乌虫参、乌参、红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海参科动物玉足海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lothuria leucospilota(Brandt)[H.vagabunda Selenka]采收和储藏:潜水员下水捕捞多在春、秋季,也可以拖网捕捞,但对资源破坏大,多禁用。捕后除去内脏,洗净腔内泥沙、血污,在盐水中煮约1h,捞起放冷。经曝晒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时,再加蓬叶汁中略者,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。
原形态
玉足海参,体圆筒状,后部常较粗大,一般体长20-30cm。背面散生少数疣足和管足腹面管足较多,排列不规则,但幼小个体的管足常排列成3纵横。皮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和扣状体。桌形体的底盘为圆形,中央有4个大孔,周围有8-14个小孔,塔顶有一大圆孔,周围有8-11个小齿;另有较小的桌形体,底盘近方形,中央有大孔4个,角上有小孔4个。扣状体骨片多为椭圆形,有穿孔3-4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背面为暗褐色,老年个体色常较深,幼小个体常带紫褐色。腹面色较淡。多生活于石堆间水洼中幼体常栖息于潮间带珊瑚礁或岩石下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自福建东山、广东、海南至西沙群岛。
化学成分
玉足海参全体含海参甙(holothurin)A、B,纤毛氨基酸(cilaamino acid),副肌球蛋白(paramyosin)及海参毒素Ⅰ、Ⅱ、Ⅲ。[br]干体壁含两种岩藻糖酸性多糖HL-S及HL-P,HL-S系聚岩石藻糖硫酸酯(polyfucose sulfate),HL-P系硫酸粘多糖(sulfated mucopolysaccharide)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功能主治
补肾养血;催乳;止血。主虚弱劳怯;产后乳少;肠燥便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冬瓜皮
- 姜味草
- 黑鹅脚板
- 槐花
- 苏木蓝
- 刺参
- 鱼脑石
- 狭叶败酱
- 蔓乌头
- 白升麻
- 秋石
- 田旋花
- 矮脚苦蒿
- 羊洪膻
- 雪参
- 短叶锦鸡儿
- 黄背草果
- 节节草
- 三分三
- 干冬菜
- 假苦瓜
- 滨海前胡
- 粉瘤菌
- 海通
- 假耧斗菜
- 金叶子
- 大树甘草
- 鞘菝葜
- 斑鸠菊
- 紫金标
- 石楠叶
- 岗边菊
- 鸡子
- 山苏子根
- 苦天茄叶
- 狭叶桃叶珊瑚
- 荩草
- 排钱草
- 蘡薁
- 赤芍
- 小赤麻
- 狗屎花
- 野藿香
- 杨梅树
- 剑叶紫金牛
- 水伤药
- 露兜竻花
- 蜥蜴
- 岗梅根
- 蜈蚣七
- 龙葵根
- 密叶绢藓
- 两色鳞毛蕨
- 山吴萸果
- 黄山五叶参
- 大叶香薷
- 小花吊兰
- 春尖油
- 假蒟根
- 酱瓜
- 吹风散
- 水泽兰
- 山楂木
- 心叶秋海棠
- 二裂叶委陵菜
- 海金沙草
- 乌藨连
- 下果藤
- 铜绿
- 黄花獐牙菜
- 红花子
- 心叶荚蒾根
- 上山龙
- 砂仁壳
- 葱白
- 橄榄
- 猫头鹰
- 半夏
- 海豘鱼
- 金丝梅
- 银柴胡
- 总状绿绒蒿
- 扇叶人字果
- 檵花根
- 砂仁花
- 山莴笋
- 刺蜜
- 地梢瓜
- 无患子树皮
- 水龙骨
- 蓝花子
- 天雄
- 革质红菇
- 长盖铁线蕨
- 粗毛鳞盖蕨
- 甘土
- 双肾藤
- 虎肚
- 玉带根
- 糯米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