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冠苗
《中华本草》:鸡冠苗
拼音注音
Jī Guān Miáo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苋科植物鸡花冠花的茎叶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osia cristata L.[C.Argentea L.var.Cristata(L.)O.Kuntze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呀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30-80cm。全株无毛,粗壮。分枝少,近上部扁平,绿色或带红色,有棱纹凸起。单叶互生,具柄;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2-6cm,先端渐尖或长尖,基部渐窄成柄,全缘。穗状花序顶生,成扁平肉质鸡冠状、卷冠状或羽毛状,中部以下多花;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、黄白或黄色;苞片、小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,宿存;花被片5,椭圆状卵形,端尖,雄蕊5,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。胞果卵形,长约3mm,熟时盖裂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种子肾形,黑色,光泽。花期5-8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原产亚洲热带。我国南北各地区均有栽培,广布于温暖地区。
性味
甘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;解毒。主吐血;衄血;崩漏;痔疮;痢疾;荨麻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治痔疮及血病。2.《岭南采药录》: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。取叶煎服治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鸡冠苗
拼音注音
Jī Guān Miáo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茎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鸡冠花"条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痔疮,痢疾,吐血,衄血,血崩,荨麻疹。
①《纲目》:"治痔疮及血病。"
②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。取叶煎服治痢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复方
①治腹泻,痔疮出血,吐血,衄血,血崩:鸡冠花全草,煎水服。
②治荨麻疹:鸡冠花全草,水煎,内服外洗。
③治蜈蚣咬伤:鸡冠花全草,捣烂敷患处。(选方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雁肪
- 雪灵芝
- 麂子草
- 苎麻梗
- 鸡血藤
- 黑三棱
- 鸡掌七
- 蝶兰
- 咸酸蔃
- 肿节风
- 降龙草
- 云南丹参
- 黑果小檗
- 鲜地黄
- 黑虎耳草
- 香胶木根皮
- 谷蓼
- 钩栲
- 乌脚枪
- 太阳海星
- 鹿蹄根
- 牛耳大黄
- 隔山消
- 香蕈
- 水芙蓉
- 长白楤木
- 水杨梅
- 香构
- 钭叶榕
- 香附
- 香芋
- 猫头鹰
- 金槐
- 香皮树
- 香唐松草
- 钩藤
- 黄颡鱼
- 抓地虎
- 石笔海胆
- 芦山藤
- 腐婢根
- 麦麸草根
- 大粘药
- 鸡肠狼毒
- 望月砂
- 藏羚角
- 短叶蹄盖蕨
- 田唇乌蝇翼
- 钟萼木
- 长刺卫矛
- 鲫鱼胆
- 香石藤
- 毛叶巴豆树
- 高粱泡叶
- 樟木子
- 龟胆汁
- 鸡冠草
- 尖顶羊肚菜
- 红牛皮菜
- 南天仙子
- 硼砂
- 隔山香
- 黑参
- 自然铜
- 雄黄兰
- 鸡肚肠草
- 萱草根
- 桃根
- 鲫鱼胆草
- 鸡子
- 高良姜
- 雉尾
- 土人参
- 蒸饼
- 石龙子
- 大叶刺篱木叶
- 鸡脚参
- 海螺厣
- 大马蹄蕨
- 黄桷叶
- 过塘蛇
- 鸡骨草
- 公母草
- 鸡毛菜
- 斩龙草
- 雪山林
- 蘽根
- 水芹
- 宽卵叶山蚂蝗
- 鹅肠草
- 杠香藤
- 海蕴
- 圆叶乌头
- 雪猪油
- 貂尾
- 蓝实
- 止咳菊
- 扇叶阴地蕨
- 溪荪
- 雪见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