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蒿
《中华本草》:臭蒿
拼音注音
Chòu Hāo
别名
牛尾蒿、海定蒿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lomiaea edulis (Franch.) Shih [Saussurea edulis Franch.;p Vladimiria Edulis (Franch.) Ling]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全草,阴干。
原形态
臭蒿 一年生草本,高20-100cm。植株有浓烈臭味。根单一,垂直。茎直立,单生,稍粗壮,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,稍带紫红色。叶互生;有短叶柄或几无柄;茎下部与中产叶片长椭圆形,长6-12cm,宽2-4cm,二回栉齿状羽状分裂,裂片长圆形,有锯齿,基部稍平展,半抱茎;上部叶与苞片叶渐小,一回栉齿状羽状分裂。头状花序壮大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3-4mm,于茎顶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状花序,并再组成密集或狭窄的圆锥花序;总苞片3层,宽椭圆形,背面无毛或有腺毛,边缘宽膜质,紫褐色或深褐色;花序凸起,半球形;雌花3-8朵,花冠狭圆锥状或狭管状;两性花15-30朵,花冠管状,檐部紫红色,外面有腺点。瘦果长圆状倒卵形,纵纹稍明显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2400m的山坡、湖边草地、河谷、沙滩、田边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长1-5cm,直径0.2-1cm中空或有髓,表面绿黄色至浅黄棕色,具多条纵棱有残叶柄和花序的枝。叶卷曲皱缩,暗绿色至棕绿色,完整的叶为二回羽状深裂,小裂片线状披针形。花序半球状,直径3-4mm,密集成复总状;总苞片3层,外层呈船形,膜质较宽,边缘褐色;花小,管状,紫质较宽,边缘褐色;花小,管状,紫红色或浅黄棕色。瘦果长圆形,长约1mm,棕褐色。体轻,质软。气特异,味苦,辣,微有清凉感。以色暗绿、叶多、花多、香气浓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类圆形或圆多角形,有10多个棱脊。表皮细胞1层皮细胞1层,扁平长方形、方形,或不规则形,排列整齐,切向延长,外侧和内侧细胞壁较厚,外被角质层。皮层较窄,由6-10多层江壁细胞组成,类长方形,或不规则则形,切向延长,在纵棱处厚角组织发达。内皮层明显,为1列类长方形、多边形或方形的细胞,切向延长,可见凯氏点。中柱鞘纤维束发达,呈半圆形或帽关,断续排列成环,每束由100多至200多个纤维组成,木化,纤维有的胞腔小,有的胞腔稍大。维管束外韧型,24-40(-43)多个,断续排列成环,在棱脊内方多维管束稍大,韧皮部狭窄,韧皮薄壁细胞开状不规则。形成层不明显。木质部较宽,导管径几排列成数行至10数行,木化。木射线由1-2列薄壁细胞组成,靠近髓部有维管束鞘纤维束,髓细胞类圆形,微木化,有的髓细胞可见多数壁孔,近中心髓细胞的壁较薄。中心髓腔较大,较嫩的茎中心髓空小或无。[br]粉末特征:黄褐色。中柱鞘纤维多见,常为成束的断节,有两种,壁稍薄者,平面末端渐尖或稍钝圆,长327-1460m,直径15-25μm。另一种纤维壁厚,偶见,长10-844μm,直径3-9μm。花粉粒较多见,圆球形或近于形,极面观三裂圆形,直径26-28μm,萌发孔3,萌发沟3,外壁稍厚,表面有点状纹理,不明显,膜孔有的呈沫状突起。导管较多。主为肯绷纹孔,赤有梯纹,螺纹,直径8-28μm。茎表皮细胞表观呈长方形或长纹锤形,细胞中可见颗粒状物质,有的表皮细胞有气孔,为不定式苞片组织碎片,易见,淡黄色或淡紫红色,表皮细胞表观类长方形、长纹锤形或长状三角形。花瓣裂片表皮细胞少见,呈纺锤形、类方状多角形,壁明显增厚。腺毛较少见,主要存在于总苞先端,花瓣基部及叶上,总苞及叶上的腺毛多无明显的柄,头由2-4(-6)-8个细胞组成,腺头直径28-50μm,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显可见,2-6个细胞组成,排在两列。非遥毛,偶见,为本字毛。存在于叶下表皮,单细胞头柄为5-6个细胞组成,渐近基部细胞渐小,常存在于叶及苞片中,叶下表皮垂周壁波状弯曲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湿热;消肿毒。主湿热黄疸;胆囊炎;痈肿毒疮;湿疹疥瘌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绞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海葵
- 蕨麻草
- 番石榴树皮
- 浆水
- 面头叶
- 山慈姑花
- 山枇杷叶
- 山野芋
- 血余
- 异叶鳞始蕨
- 油柑根
- 皱叶变豆菜
- 小万年草
- 毛蕊老鹳草
- 大刺儿菜
- 龙须莞
- 黑芝
- 金丝木通
- 茅栗根
- 库页悬钩子根
- 高粱泡根
- 胃友果
- 鸭儿芹
- 水贯众
- 血沟丹
- 壮筋草
- 鳣鱼肝
- 椰子浆
- 华南实蕨
- 龟甲胶
- 棕榈皮
- 樱桃
- 川明参
- 华南皂荚
- 白桂木根
- 水蓼根
- 小喇叭
- 黄粱米
- 鹅蛋壳
- 中华石龙尾
- 剪红纱花
- 铜脚威灵仙
- 华东瓶蕨
- 鳞始蕨
- 蝮蛇
- 鹿草
- 到老嫩
- 白花杆
- 白花灯笼
- 海白石
- 石斑鱼
- 黑面叶
- 蓝花绿绒蒿
- 硬质早熟禾
- 石栗子
- 箭杆风
- 柚花
- 红梗草根
- 地菍
- 苦丁茶
- 金钱参
- 柳枝
- 灵芝
- 小叶眼树莲
- 杜仲叶
- 还阳草
- 苦檀子
- 一箭球
- 紫金皮
- 婆罗门参
- 山柏
- 红雀珊瑚
- 带叶报春花
- 蓝花扁竹
- 莱菔子
- 石楠
- 头花杜鹃
- 老白花树皮
- 磨盘根
- 粳米
- 石豇豆
- 蚂蚁花根
- 刺楸树根
- 罗汉松
- 胡杨
- 桂子
- 沙果
- 黄秦艽
- 蛇不见
- 牛胆参
- 花红叶
- 华东瘤足蕨
- 大薸
- 水飞蓟
- 糖橘红
- 树头发
- 牛金子
- 旋花根
- 野大豆
- 稻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