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患子中仁
《中华本草》:无患子中仁
拼音注音
Wú Huàn Zǐ Zhōnɡ Rén
别名
木槵子仁。
英文名
seed of Chinese soapbrry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.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,剥除外果皮,除去种皮,留取种仁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无患子 落叶大乔木,高可达20多米。嫩枝绿色,无毛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;叶连柄长25-45cm或更长,叶轴上面两侧有直槽;小叶5-8对,通常近对生,小叶柄长约0.5cm;叶片薄纸质,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,长7-15cm或更长,宽2-5cm,先端短尖,基部楔形,腹面有光泽,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。花序顶生,圆锥形;花小,辐射对称;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大的长约0.2cm,外面基部被疏柔毛;花瓣5,披针形,有长爪,长约0.25cm,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,鳞片2个,小耳状;花盘碟状,无毛;雄蕊8,伸出,花丝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;子房无毛。核果肉质,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,直径2-2.5cm,橙黄色,干时变黑。种子球形,黑色,坚硬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秋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华东、中南至西南地区。各地寺庙、庭园和树边常见栽培。
化学成分
见无患子条。
性味
辛;平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消积;辟秽;杀虫。主疳积;腹胀;口臭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,煨熟食,3-6枚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烧令香,辟邪恶气。2.《纲目》:煨食辟恶,去口臭。3.《岭南采药录》:煅食之,治小儿五疳及鹅喉。4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膀胱热。5.《广西中药志》:煨食治蛔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无患子中仁
拼音注音
Wú Huàn Zǐ Zhōnɡ Ré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种仁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无患子"条。
化学成分
见"无患子"条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辛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消积辟恶。治疳积,蛔虫病,腹中气胀,口臭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烧令香,辟邪恶气。"
②《纲目》:"煨食辟恶,去口臭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煅食之,治小儿五疳及鹅喉。"
④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膀胱热。"
⑤《广西中药志)):"煨食治蛔虫。"
复方
①治小儿疳积:无患子仁六、七枚(煨熟),苏鼠一只(煅灰)。共研为散,分三、四次蒸猪肝食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②治小儿腹中气胀:无患子仁三、四枚,煨熟良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九节铃
- 刺楸
- 草木樨
- 小无心菜
- 小果排草
- 小旋花
- 小果皂角
- 小泡通树
- 小功劳
- 小山豆根
- 癞树叶
- 小杉藻
- 慈竹花
- 小山稔
- 南天仙子
- 小柿子
- 小柿子叶
- 刺黄柏叶
- 白药
- 金鸡豇豆
- 小叶买麻藤
- 小洋紫苏
- 小叶地不容
- 小叶桑根
- 小地扭
- 称星蛇
- 小婆婆纳
- 小叶三点金
- 香樟果
- 小果白刺
- 小叶杨
- 小叶爱楠
- 小叶杜鹃
- 土密树
- 豚卵
- 小毒芋
- 小叶金花草
- 小叶罗汉松
- 小果蔷薇
- 小叶石楠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小叶桑
- 小叶金老梅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野胡萝卜根
- 山龙眼
- 小叶薄荷
- 小松藻
- 草柏枝
- 小叶莲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叶鼠李
- 小叶榕
- 小扁草
- 小人参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叶枇杷
- 小叶蛇总管
- 小报春
- 墨汁鬼伞
- 小凤尾草
- 小棕皮头
- 小毛香
- 小升麻
- 小棕包
- 小檗
- 小儿血参
- 小叶柳
- 小发散
- 小地松
- 小天蒜
- 小果千金榆
- 乌鸦头
- 小乌泡根
- 莨菪
- 北鹤虱
- 峨三七
- 三叶豆
- 云芝
- 直立婆婆纳
- 梁王茶
- 小叶寄树兰
- 小叶鹅掌柴
- 四方蒿
- 小槐花
- 小南木香
- 小寸金黄
- 小岩白菜
- 小叶爬岩香
- 测试
- 小叶野决明
- 小三叶耳蕨
- 山里红
- 小三棵针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小巢菜
- 花生衣
- 杏仁
- 小对叶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