楮皮间白汁
《中华本草》:楮皮间白汁
拼音注音
Chǔ Pí Jiān Bái Zhī
别名
五金胶漆、楮树白汁、构胶、楮树汁、楮树浆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oussonetia papyrifera(L.) Vent.[Marus papyrifera 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割开树皮,流出乳汁开后取下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14-16m。有乳汁。小枝粗壮,密生绒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10cm,密被柔毛;叶片膜质或纸质,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5.5-15(-20)cm,宽4-10(-15)cm,不分裂或3-5裂,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略偏斜,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,上面深绿色,被粗伏毛,下面灰绿色,密被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葇荑花序,直径l-1.5cm,总花梗长l-1.5cm;雄花具短柄,有2-3小苞片,花被4裂,基部合生,雄蕊4;雌花苞片棒状,被毛,花被管状,雌蕊散生于苞片间,花柱细长,线形,被短毛,具粘性。聚花果肉质,呈球形,直径约2cm,成熟时橙红色。花期4-7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水;杀虫解毒。主水肿;疥癣;虫咬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冲服。外用:适量,涂。
复方
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、水肿: 彀枝汁服。 (《近效方》)②治小儿癣久不瘥: 楮树白汁涂之。 (《圣惠方》)[临床报道] 治疗红苔癣。用小刀割破彀树皮3~4分深,俟破口流出白稠汁,即取汁涂于患处。每日1~2次,15次为一疗程。治疗9例,痊愈4例,观察1未见复发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疗癣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敷蛇、虫、蜂、蝎、犬咬。3.《本草汇言》:利水消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楮皮间白汁
拼音注音
Chǔ Pí Jiān Bái Zhī
别名
谷枝汁(《近效方》),谷树汁、五金胶漆(《日华子本草》),构胶、楮树汁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。
性味
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,气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水肿,癣疾。
①《别录》:"疗癣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敷蛇、虫、蜂、蝎、犬咬。"
③《本草汇言》:"利水消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取汁。外用:取汁涂。
复方
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、水肿:谷枝汁服。(《近效方》)
②治小儿癣久不瘥:楮树白汁涂之。(《圣惠方》)
临床应用
[b]治疗红苔癣:[/b]用小刀割破谷树皮3~4分深,俟破口流出白稠汁,即取汁涂于患处。每日1~2次,15次为一疗程。治疗9例,痊愈4例,观察1年未见复发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背叶根
- 黄花远志
- 猪耳掌
- 贵州追风散
- 石蝴蝶
- 岩春草
- 猩猩木
- 榆枝
- 云南小草蔻
- 羊毛绒球蟹
- 蕉芋
- 百里香叶杜鹃
- 雉
- 水飞蓟
- 磁石
- 人参
- 木天蓼
- 红花木莲
- 荔枝根
- 光决明
- 凉薯
- 三七叶
- 天目木姜叶
- 缩砂蜜
- 大高良姜
- 炉甘石
- 地骨皮
- 鯆鱼
- 牛毛草
- 麦芽
- 红楤木
- 篱栏网
- 沼生柳叶菜
- 酸不溜根
- 紫燕草
- 瓦草
- 狗屎花
- 脱力草
- 刺桐叶
- 藤梨根
- 换锦花
- 藤碎补
- 田旋花
- 广西花点草根
- 小果皂角
- 紫萁苗
- 山羊肝
- 地红子根
- 紫荆花
- 母猪半夏
- 粗棕竹根
- 鸡蛋花
- 灯油藤子
- 接骨仙桃
- 番泻叶
- 紫葛
- 水冬瓜根
- 藤黄
- 蒲种壳
- 半边菜
- 广石豆兰
- 波棱瓜
- 炮仗筒
- 对叶油麻根
- 獭子树
- 黄练芽
- 薅田藨根
- 紫梢花
- 黄蜀葵
- 豆腐
- 婆罗门皂荚
- 紫花景天
- 紫薇根
- 水金凤
- 羊屎果树皮
- 桐叶
- 小罗伞
- 鹤脑
- 香椿子
- 渐尖毛蕨
- 薏苡仁
- 辉葱
- 雷公连
- 槐叶苹
- 匙叶伽蓝菜
- 催吐白薇
- 亮叶冬青根
- 大薸
- 花脸细辛
- 白兰花
- 仙顶梨
- 龙老根
- 香雪兰
- 肾经草
- 越南悬钩子
- 九节风
- 石蜐
- 竹根七
- 橄榄根
- 水黄杨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