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节草根
《中华本草》:臭节草根
拼音注音
Chòu Jié Cǎo Gēn
英文名
Root of White Chinaure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岩椒草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(Hook.)Reichb.ex Meissn. 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(Hook.)Reichb.ex Meissn. [B.albiflora (Hook.)Reichb.ex Heyne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挖,除去泥沙,鲜用。
原形态
臭节草,多年生草本,全株有强烈的特殊气味。主根不明显,具多数须根,棕黄色。茎直立,圆柱形,高50-80cm,紫红色,光滑无毛,基部略木质化,嫩枝灰绿色,常中空。叶互生,2或3回羽状复叶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,大小不等,长1-2.5cm,宽0.7-1.5cm,先端钝圆或微凹,全缘,基部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,纸质,秃净,有透明的小腺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或顶生于侧枝上,花枝基部有小叶;萼4裂,长1-1.5mm,先端钝或略圆,中部以下合生,有小腺点;花瓣4,白色,分离,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先端钝圆,有透明的小腺点;雄蕊8,花丝丝状,长短不等而相互间隔,花药长圆形,黄色,纵裂,2室;子房1,心皮4,基部分离,具子房柄,果熟时,子房柄伸长,花柱4,上部联合,基部分离,柱头略膨大。蒴果,表面有突起的小腺点。种子数粒,肾形,黑褐色。花期4-10月。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林下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中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(rutacridone),1-羟基-9(10H)-吖啶酮[1-hydroxy-9(10H)-acridineon],芸香吖啶酮环氧化物(rutacridone epoxide),香豆精类5,8-二甲氧基-2',2’-二甲基吡喃并[5',6':6,7]香豆精(racemosin),芸香呋喃香豆醇乙酸酯(rutamarin)。根还含萜类化合物双环大牻牛儿烯(bicyclogermacrene),双环榄香烯(bicycloelemene),青枝烯(geijerene),二甲基环癸三烯(pregeijerene)和δ-榄香烯(δ-elemene),3-(1,1-二甲基烯丙基)花椒内酯[3-(1,1-dimethylallyl)-xanthyletin]。又含色烯化合物7-甲氧基-2,2-二甲基色烯(7-methoxy-2,2-dimethylchromene),6, 7-二甲氧基-2,2-二甲基色烯(6,7-dimethoxy-2,2-dimethylchromene)。
性味
苦;性微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汗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臭节草根
拼音注音
Chòu Jié Cǎo Gēn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臭节草的根
功能主治
捣浆,洗肿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粗榧根
- 草苁蓉
- 藏菌陈
- 臭灵丹
- 臭节草
- 臭黄荆子
- 金花菜
- 芋
- 青海鸢尾子
- 大臭黄荆
- 鳖脂
- 白果
- 红芋
- 海南虎皮楠
- 山乌桕叶
- 白蓝翠雀花
- 打破碗花花
- 大乌爪金龙
- 狭眼凤尾蕨
- 美人蕉根
- 美味牛肝
- 绿萼梅
- 大树甘草
- 釜脐墨
- 裕民贝母
- 烂泥蒿
- 臭李子
- 天王七叶
- 西藏野花椒
- 狸尾草
- 丁香罗勒
- 倒挂牛
- 棕叶七
- 儿茶
- 蜈蚣七
- 香蕉
- 牛皮草
- 蜀葵花
- 野辣烟
- 软骨藻
- 苔菜
- 苜蓿根
- 戟叶瓦韦
- 木蜡树根
- 牛毛草
- 盘石龟
- 秋木瓜
- 牛巴嘴
- 水茴香
- 银朱
- 石吊兰
- 蝇子草
- 海萝
- 车前草
- 紫花苣苔
- 瓜蒌皮
- 青钱柳叶
- 酸梅簕
- 地朝阳
- 鲎尾
- 虎胆
- 刺花椒
- 扁蒲扇
- 狐心
- 麝香草
- 鸢胆
- 柠檬皮
- 黄果茄
- 大泡通叶
- 粟米草
- 筋骨散
- 红花点地梅
- 狗牙根
- 慈竹花
- 草柏枝
- 紫阳花
- 网脉橐吾
- 沙枣花
- 香蒲
- 珠儿参
- 香胶木
- 香青
- 山道年蒿
- 锡矿
- 雄黄豆
- 香艾
- 野胡萝卜根
- 香阿魏
- 昂天莲
- 香橼露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土红苓
- 雪兔
- 鸡肉
- 黄荆
- 山吴萸果
- 玉簪花根
- 贝齿
- 矮脚南
- 金银花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