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黄荆子
《*辞典》:臭黄荆子
拼音注音
Chòu Huánɡ Jīnɡ Zǐ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。
原形态
臭黄荆,又名:斑鹊子、斑鸠站。
灌木,高约4米。小枝圆柱形,灰褐色,嫩时多柔毛,富含粘液。叶对生,叶柄短或近于无柄,被短柔毛;叶卵圆形至披针状卵圆形,长2~6厘米,宽7~30毫米,先端短尖或渐尖,全缘或波状起伏,有时顶端有一、二深裂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上面绿色,下面较淡,密被短毛,揉之有臭气。聚伞花序,花浅黄色,苞片线形,萼筒短,有毛。具5齿裂,先端钝;花冠筒状,被短毛,略呈两唇形,上唇顶端微凹,下唇3裂;雄蕊4;雌蕊1,子房上位。小坚果,直径约4毫米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田坎或石缝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。
功能主治
消头面风。治头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7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鲤鱼
- 花榈木
- 接骨木
- 姜味草
- 短茎独活
- 水藁本
- 金雀儿
- 冬瓜
- 旱前胡
- 草龙根
- 水稻清乳汁
- 草独活
- 粗毛鳞盖蕨
- 草贝母
- 茺蔚子
- 草本威灵仙
- 臭威灵
- 粗茎罗锅底
- 草龙
- 臭樟
- 臭黄皮
- 干檀香
- 鸊鷉
- 蝴蝶花
- 腥藤
- 湖北海棠
- 落葵
- 滇瑞香
- 青药
- 赤茯苓
- 八爪金龙
- 龟甲胶
- 苦竹叶
- 飞天蜈蚣
- 水黄
- 蠘
- 太平莓
- 狼油
- 赶山鞭
- 禹余粮
- 蕨
- 石韦
- 牌楼七
- 一支箭
- 牡荆子
- 小罗伞
- 清香桂
- 羊七莲
- 海蚯蚓
- 广金钱草
- 豆列当
- 天南星
- 白鹤灵芝
- 千层楼
- 蓝叶棵
- 雷公藤
- 旱芹
- 卵叶鳞始蕨
- 鸭脚木叶
- 长梗千里光
- 杏枝
- 双肾子
- 光梗丝石竹
- 鸢胆
- 姜叶三七
- 园金柑
- 马兰
- 海莲果
- 海带
- 藏丁香
- 绿萼梅
- 山海螺
- 地盘松球
- 天名精
- 双飞蝴蝶
- 羊蹄甲
- 宽筋藤
- 野胡萝卜根
- 大头陈
- 大苞甲跖草
- 马桑树皮
- 墨汁鬼伞
- 竹芋
- 红皮
- 树刁
- 一把香
- 白花菜
- 血余炭
- 黑蚂蚁
- 五倍子内虫
- 水老虎
- 冬瓜子
- 甲鱼头
- 斑叶堇菜
- 云南冻青叶
- 小年药
- 甲香
- 叶下花
- 红筷子冠毛
- 百灵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