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黄荆子
《*辞典》:臭黄荆子
拼音注音
Chòu Huánɡ Jīnɡ Zǐ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果实。
原形态
臭黄荆,又名:斑鹊子、斑鸠站。
灌木,高约4米。小枝圆柱形,灰褐色,嫩时多柔毛,富含粘液。叶对生,叶柄短或近于无柄,被短柔毛;叶卵圆形至披针状卵圆形,长2~6厘米,宽7~30毫米,先端短尖或渐尖,全缘或波状起伏,有时顶端有一、二深裂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上面绿色,下面较淡,密被短毛,揉之有臭气。聚伞花序,花浅黄色,苞片线形,萼筒短,有毛。具5齿裂,先端钝;花冠筒状,被短毛,略呈两唇形,上唇顶端微凹,下唇3裂;雄蕊4;雌蕊1,子房上位。小坚果,直径约4毫米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田坎或石缝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。
功能主治
消头面风。治头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7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盐麸树白皮
- 细叶小羽藓
- 杏枝
- 黑头草
- 茅栗叶
- 三蕊草
- 荷苞花根
- 地皮消
- 葛藟果实
- 灯笼婆婆纳
- 石上莲
- 小白鱼
- 早禾树
- 草龙根
- 黑升麻
- 一颗针
- 紫草茸
- 大草蔻
- 红白二丸
- 虎皮草
- 见风消
- 玉米黑粉
- 韭根
- 大马蓼
- 短体鳗
- 花斑叶
- 光叶巴豆树
- 湖北地黄
- 赭石
- 山大烟
- 甘青雪莲花
- 花锚
- 辣根草
- 六轴子
- 马比木
- 爆仗竹
- 偏叶白齿藓
- 白螺蛳壳
- 山楂根
- 南瓜花
- 预知子
- 蛤蚧
- 瓜子金
- 野升麻
- 雪三七
- 紫金牛根
- 费菜
- 白细辛
- 雉脑
- 旋柄茄
- 白苋
- 刺三甲
- 黄疸树
- 猪胆粉
- 锯齿溪蟹
- 榼藤
- 刺栗子
- 小山豆根
- 小花琉璃草
- 礁膜
- 野芫荽
- 马骝卵
- 食茱萸
- 大果臭椿皮
- 山枝仁
- 大鳞毛蕨
- 旱芹
- 金剪刀草
- 地骷髅
- 密穗砖子苗
- 甜瓜子
- 白术
- 黑老虎
- 尖子木
- 海菜
- 胖血藤
- 锈毛钝果寄生
- 叶子花
- 珠兰
- 红对节子
- 糖茶藨
- 薯莨
- 山矾根
- 槲实仁
- 亮菌
- 大蕉皮
- 顺地红
- 欧绵马
- 石楠
- 安息香
- 山脚麻
- 黄练芽
- 白犁头草
- 沙枣花
- 毛轴碎米蕨
- 八月炸
- 斩木橿子
- 榆树
- 肿柄菊叶
- 水田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