豺肉
《中华本草》:豺肉
拼音注音
Chái Ròu
英文名
Jackal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《医林纂要》:昔人谓豺肉不堪食,令人瘦,然山中人腊之为良药,病久虚羸,梢食此则神气顿足,骨力顿强;劳食伤、肉伤、坚积看,煎腊服之即消,且不损真气,是则昔人之言,亦多有末尽失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豺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on alpinus Pallas
原形态
豺,形似狼而短小,头部较宽而吻较短,体重15-20kg,体长85-130cm。四肢较短,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。耳端圆钝。乳头6-7对。尾毛较长。通常全身毛红棕色,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。头部、颈部、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,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,腹面呈浅灰色、棕色或棕白色,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。四肢前面深棕褐色,内侧白以或淡灰色。尾端几近黑色,形成黑尾尖。夏季毛短而色深,红棕色尤显深重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地、丘陵、森林等处。而热耐寒,群居性,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新疆、江苏、福建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酸;性温
归经
肝;肾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补虚消积;散瘀消肿。主虚劳体弱;食积;跌打瘀肿;痔瘘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注意
《食疗本草》:“损人神情,消人脂肉。”
各家论述
《医林纂要》:补虚劳,攻坚积,长气力,消骨硬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豺肉
拼音注音
Chái Ròu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豺的肉。
性味
甘酸,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酸。"
②《纲目》:"酸,热,有毒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苦酸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医林纂要》:"补虚劳,攻坚积,长气力,消骨鲠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毛草
- 自事口草
- 牛戳口
- 蝇子草
- 梅根
- 红果冬青
- 蝮蛇皮
- 水鳖
- 毛脉南蛇藤
- 水黄
- 鹿心草
- 樟柳头
- 龙眼叶
- 鼠尾粟
- 芸薹
- 猪肚木
- 槲叶
- 青箭
- 大皂角
- 耳水苋
- 壁虎
- 铁丝灵仙
- 马蹄蕨
- 独脚柑
- 肾子草
- 野黄麻
- 竹叶心
- 豆根木蓝
- 扁轴木
- 獭四足
- 棱子芹
- 木竹子
- 狗肝菜
- 昂天莲
- 葛藟
- 沙前胡
- 茅香根
- 窄叶南蛇藤
- 戎盐
- 白残花
- 甜瓜花
- 鲫鱼子
- 香花刺
- 夏至草
- 麒麟吐珠
- 槠子皮叶
- 蛇蜕
- 黑蚂蚁
- 小叶金老梅
- 赤胫散
- 石楠
- 葱白
- 雄黄
- 地膜香
- 钗子股
- 鹭鸶兰
- 返顾马先蒿
- 兰花双叶草
- 黑三棱
- 栗树皮
- 蚌兰花
- 苦瓜花
- 荞麦秸
- 紫菜
- 倒扎龙
- 长松
- 长柄车前蕨
- 山豆根
- 刺榆皮
- 实葫芦
- 貂尾
- 土沙参
- 黑蒿
- 青钱柳叶
- 腐巴
- 龙骨风
- 虎杖叶
- 大红菇
- 金沸草
- 薯良
- 甘遂
- 兴安升麻
- 中间骨牌蕨
- 石蒜
- 椆树桑寄生
- 青鱼
- 华南舌蕨
- 辣子草
- 紫油木
- 青棉花藤叶
- 山肉桂
- 广防己
- 猪脾
- 柃木
- 刺苞南蛇藤
- 短叶蹄盖蕨
- 紫藤子
- 鄂豆根
- 华泽兰
- 蛇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