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叶山竹子
《中华本草》:长叶山竹子
拼音注音
Chánɡ Yè Shān Zhú Zi
别名
广西长叶山竹子。
英文名
Bark of Kwangsi Garcini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长叶山竹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cinia Schefferi Pierr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长叶山竹子 乔木,高10-15m。树干直径10-15cm;树皮粗糙,棕褐色,有黄色浆汁,在阳光下变黑,小枝四棱形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0-20mm,粗约2mm;叶片厚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圆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中脉在上面微下陷,下面隆起,侧脉28-30,在下面明显凸起。花杂性,异株;雄花序顶生,具花3-6朵;花梗长约10mm;雄花单生,花梗短,四棱形;萼片4,花瓣4,膜质,倒卵状阔椭圆形,长14-15mm,先端宽,基部渐狭;雄蕊多数,4束,雄蕊花丝合生成块状,花药多数,较退化子房长,退化房四棱形;雌花萼片4,花瓣4,子房圆筒形或长圆形,长约10mm,花柱短,肥厚,8浅裂。浆果阔椭圆形,长约3.5cm,宽约3cm,光滑,先端具无柄、扁平、边缘细裂的宿存柱头。种子长圆形或近圆柱状,长1.2-1.3cm,径6-7mm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原产越南北部,我国广东引入栽培。
性味
苦;涩;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烧伤;烫伤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树皮味微苦、涩、性平。有消肿、散热毒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接骨丹
- 花叶狗牙七
- 羊角扭
- 山小橘
- 毛桤
- 椿皮
- 长叶珊瑚果
- 黄明胶
- 角翅卫矛根
- 瓦松
- 黄花稔
- 紫背天葵草
- 鹅掌楸
- 地盘松球
- 小雪人参
- 春砂花
- 四方蒿
- 黄鼠狼
- 木香花
- 蝈蝈
- 尖山橙
- 四川澄茄子
- 椿叶
- 鹰不泊
- 花松萝
- 三花枪刀药
- 长果山橙
- 黄花绿绒蒿
- 东北羊角芹
- 大马蓼
- 核桃楸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黄花鼠尾草
- 万丈深茎叶
- 二歧根莲花根
- 吊岩风
- 人乳汁
- 老虎须
- 蜈蚣藻
- 虎膏
- 苜蓿
- 岩枇杷
- 野兔脑
- 油柑叶
- 类梧桐
- 排钱树
- 阿尔泰扭藿香
- 浙江过路黄
- 桂木干
- 五代同堂
- 灵砂
- 黑香柴
- 细叶卷柏
- 绢毛菊
- 山楂木
- 垂珠花
- 代代花枳壳
- 蝴蝶果
- 硼砂
- 海蛤壳
- 大树甘草
- 赛繁缕
- 阳桃根
- 蒙莸
- 水蕨
- 荚蒾子
- 三棱草
- 伞形梅笠草
- 代赭石
- 虫牙药
- 芨芨草
- 猪脬
- 三楞草
- 蓑衣莲
- 水晶兰
- 水毛射
- 松树皮
- 松萝
- 浮海石
- 芒气笋子
- 声色草
- 紫花一炷香
- 三分丹
- 花皮胶藤
- 水柏枝
- 胡桃花
- 紫雪花
- 橙子
- 羚羊角
- 鳝鱼骨
- 野油麻
- 鲨鱼心
- 大虎耳草
- 龙老根
- 乌奴龙胆
- 树救主
- 山野扁豆
- 黄芦木
- 干蕨鸡
- 兔头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