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槟榔
《中国药典》:焦槟榔
英文名
SEMEN ARECAE PREPARETA
来源
本品为槟榔的炮制加工品。
形状
本品呈类圆形薄片,直径1.5~3cm,厚1~2mm。表面焦黄色,可见大理石样花纹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
鉴别
(1) 本品粉末焦黄色。内胚乳细胞极多,多破碎,无色,完整者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方形,胞间层不甚明显,直径56~112μm,壁厚6~11μm,纹孔较多,甚大,类圆形或矩圆形,直径8~19μm。外胚乳细胞呈类方形、类多角形或作长条状,直径40~72μm,壁厚约8μm,孔沟可察见,胞腔内大多数充满红棕色至深棕色物。种皮石细胞呈纺锤形,多角形或多条形,直径24~64μm,壁厚5~12μm,淡黄棕色,纹孔少数,裂缝状,有的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。螺纹及网纹导管偶见,直径8~16μm。
(2) 照槟榔项下的[鉴别](2) 项试验,显相同的结果。
炮制
取槟榔片,置锅内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,炒至焦黄色
归经
归胃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消食导滞。用于食积不消,泻痢后重。
用法用量
3~9g。
贮藏
置通风干燥处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继木[檵木]
- 渐尖叶独活
- 苣荬菜花
- 粉绿藤
- 竹芋
- 铁苋
- 燕子尾
- 鲫鱼脑
- 三叶乌蔹莓
- 苦生叶
- 阔叶石韦
- 蜀葵
- 溪黄草
- 地肤子
- 飞蛾七
- 白子菜
- 冷水花
- 高山唐松草
- 柳杉
- 宿根亚麻
- 苘麻子
- 黄连
- 草本三角枫
- 白背叶
- 观音竹
- 长春花
- 金丝猴
- 虎掌草
- 玉簪花
- 透明草
- 叩头虫
- 红山药
- 蘘荷花
- 全叶马兰
- 菊芋
- 牛耳大黄
- 马唐
- 马兰
- 粉藜
- 落葵子
- 地骷髅
- 多茎野豌豆
- 点头菊
- 汉中防己
- 卷丹
- 红毛菍
- 茯苓
- 粗叶悬钩子
- 长叶竹根七
- 赤瓟根
- 棣棠花
- 刺花椒
- 钉头果
- 剪红纱花
- 西瓜霜
- 腊梅
- 檵花叶
- 水苏根
- 防己
- 苦竹茹
- 披针骨牌蕨
- 滑石
- 红芪
- 黑骨走马
- 满山白
- 青杠碗
- 金珠柳
- 番杏
- 石头菜
- 藤槐
- 工布乌头
- 毛大丁草根
- 盐麸叶
- 堇宝莲叶
- 六月寒
- 翻天红
- 珍珠伞
- 饴糖
- 白脂麻
- 老鼠耳
- 雀瓮
- 豆油
- 断线蕨
- 柿叶
- 山禾串
- 宜昌荚蒾叶
- 黄木耳
- 胡桃树皮
- 鸢胆
- 翠雀花
- 黄果茄
- 布荆
- 獭肝
- 油柑虫节
- 鸡骨菜
- 水胡满
- 尿桶弓
- 喉痧药
- 勒马回
- 假连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