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白
《中华本草》:橘白
拼音注音
Jú Bái
英文名
Tangerine white endocarp
出处
出自《本草便读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白色内层果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reticulata Blanco采收和储藏:选取新鲜的橘皮,用刀扦去外层红皮(即橘红)后,取内层的白皮,除去橘络,晒干或晾干。
原形态
橘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4m。枝细,多有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.5cm,有窄翼,顶端有关节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4-llcm,宽1.5-4cm,先端渐尖微凹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为波状,具不明显的钝锯齿,有半透明油点。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;花萼杯状,5裂;花瓣5,白色或带淡红色,开时向上反卷;雄蕊15-30,长短不一,花丝常3-5个连合成组;雌蕊1,子房圆形,柱头头状。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,横径4-7cm,果皮薄而宽,容易剥离,囊瓣7-12,汁胞柔软多汁。种子卵圆形,白色,一端尖,数粒至数十粒或无。花期3-4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、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。资源分布: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内层果皮呈黄白色海绵的薄层块片,内表面常有橘络的痕迹。质疏软,有弹性。气芳香,味微苦而甘。
性味
苦;辛;微甘;温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和胃化湿。主湿浊内阻;胸脘痞满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便读》:橘白,(橘皮)去外一层红皮。其味带甘,其功固不如橘皮,而补脾胃药中用之,自无燥散之咎。2.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和胃,化浊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橘白
拼音注音
Jú Bái
出处
《本草便读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果皮的白色内层部分。选取新鲜的橘皮、用刀扦去外层红皮(即橘红)后,取内层的白皮,除去橘络,晒干或晾干。
形状
干燥内层果皮呈黄白色海绵状的薄层块片,内表面常有橘络的痕迹。质疏松轻软,有弹性。气芳香,味微苦而甘。以片大、质轻软者佳。
性味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苦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和胃,化浊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便读》:"橘白,(橘皮)去外一层红皮。其味带甘,共功固不如橘皮,而补脾胃药中用之,自无燥散之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棘针
- 粳谷奴
- 砂仁壳
- 菊花暗消
- 矩镰荚苜蓿
- 橘红
- 箭杆杨
- 稷米
- 菊花叶
- 菊架豆
- 筋骨草
- 筋骨散
- 尖顶地星
- 结香花
- 丽江黄芩
- 箭叶苣
- 结血蒿
- 苣荬菜
- 接气草
- 蓟罂粟
- 筋藤
- 菊花脑
- 渐尖叶独活
- 将军树
- 棘刺花
- 聚藻
- 荚囊蕨
- 蒟酱
- 尖尾风根
- 尖耳贯众
- 马鞍藤根
- 茅膏菜根
- 九翅豆蔻
- 辣根草
- 白叶火草
- 中华绣线梅
- 蚂蝗七
- 黄荆沥
- 小报春
- 小叶眼树莲
- 小万年草
- 珠兰
- 绵马贯众
- 六月瓜
- 扁豆衣
- 麋肉
- 败毒草
- 黄水枝
- 黄多孔菌
- 黄断肠草
- 衡州乌药
- 黄心果
- 黄水茄
- 鹄油
- 黄桷根
- 黄杨木叶
- 黄杨
- 黄杞叶
- 鲎胆
- 白螺蛳壳
- 黄土
- 黄栌根
- 黄山梅
- 黄杞皮
- 黄杨木
- 圆叶娃儿藤
- 黄毛榕
- 黄山药
- 还魂草
- 黄唇鱼鳞
- 还阳草
- 黄槿
- 黄柏
- 鲩鱼
- 黄山鳞毛蕨
- 鲎
- 鹤虱风
- 黄杨子
- 鹤虱
- 黄根
- 黄屈花
- 黄楝树
- 大二郎箭
- 韩信草
- 褐盖肉齿菌
- 黄山五叶参
- 黄桷浆
- 黄三七
- 黄杨根
- 黄总花草
- 黄唇鱼心
- 芋梗
- 鹤顶兰
- 褐粘褶菌
- 黄水芋草
- 黄囊杓兰
- 黄樟
- 豪猪毛刺
- 辉葱
- 黄接骨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