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角七
《中华本草》:牛角七
拼音注音
Niú Jiǎo Qī
别名
黑羌活、肉五加、雪秦归、丽江土当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芹叶龙眼独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lia apioides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根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地下根茎粗厚。叶互生;柄长2-15cm,小叶柄长1-10mm;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,先端离生部分披针形;茎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复叶,长30-60cm,每羽片有小叶3-9,叶轴基部膨大抱茎;茎上部的叶单生或一至二回羽状复叶;叶片膜质,阔卵形至长卵形,长1-10cm,宽1-5cm,顶生小叶先端长渐尖,基部心形至钝形,侧生小叶先端钝,基部有时偏斜,边缘通常有深缺刻和重锯齿,上面无毛或略有糙毛,下面疏被柔毛;侧脉4-5对。花序顶生和腋生,由伞形花序集成疏松的圆锥花序,长15-30cm,无毛或被疏柔毛,伞形花序有7-10花,花梗长1.5-3cm,小花梗长5-10mm;花小,紫色,直径约3mm;萼筒边缘5齿裂,三角状卵形;花瓣5,三角状卵形;雄蕊5;子房5室,稀3室,花柱5,稀3,离生。核果椭圆状球形,浆果状,直径约4mm,熟时黑色,具5棱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3600m的高山林下、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骨折;胃痛;腰痛;淋巴腺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牛角七
别名
黑羌活、肉五加
来源
五加科牛角七Aralia apioides Hand.-Mazz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、辛,微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,消炎生肌。主治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配方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盘龙七
- 棘刺花
- 金礞石
- 砒石
- 蒟酱叶
- 豇豆叶
- 家兔骨
- 牛膝茎叶
- 金刚散
- 景天花
- 棘叶
- 矩叶酸藤果
- 菊三七
- 菊架豆
- 酒饼叶
- 金丝桃
- 牛藤果
- 鸟不企叶
- 偏瓣花根
- 朴树皮
- 泡花子
- 莙荙子
- 牛膝
- 牛角三七
- 牛角(角思)
- 黄秦艽
- 盒子草
- 片姜黄
- 破叶莲
- 蒟蒻
- 菩提树皮
- 蒲儿根
- 蓬莱草
- 金星蕨
- 箭叶苣
- 炮弹果
- 片鸡尾草
- 金刚大
- 矩圆线蕨
- 绛梨木
- 节瓜
- 破天菜
- 蕉芋
- 蓬莱葛
- 披叶苔
- 筋骨草
- 粳米
- 荆芥根
- 酱瓜
- 金兰
- 金瓜草
- 金盏草
- 金缕半枫荷叶
- 朴树果
- 苹
- 苹果
- 见血封口
- 金凤毛
- 金缕梅
- 婆罗门皂荚
- 绞股蓝
- 角果木子油
- 金狗脊黄毛
- 金珠柳
- 铺地罗伞
- 铺地草
- 金合欢
- 金挖耳根
- 橘饼
- 披散糖芥
- 绛梨木子
- 菊花黄连
- 蓟罂粟根
- 角花胡颓子
- 牛胞衣
- 普贤菜
- 泡桐花
- 金凤藤
- 泡桐根
- 泡桐果
- 糯稻根
- 金牛七
- 榉树
- 披针叶卫矛
- 菊花叶
- 菊花脑
- 蒲桃种子
- 寄居蟹
- 金丝桃果
- 金盏菊花
- 盘羊睾丸
- 金丝矮陀陀
- 金猫头
- 帕梯果
- 蒲葵子
- 牛目椒
- 牛筋果
- 救军粮叶
- 啤酒花
- 蒲种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