箭杆杨
《中华本草》:箭杆杨
拼音注音
Jiàn Gǎn Yánɡ
别名
钻天杨、白杨树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箭杆杨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pulus nigra L var. thevestina(Dode)Bean[P.thevestina Dode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剥树皮,晒干;夏季采叶,鲜用。
原形态
大乔木,高30-40m。树皮灰白色,较光滑。枝向上直立,树冠塔形狭窄;小枝无毛,圆形。叶互生,较小,阔卵形或菱形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先端急尖,边缘具钝齿,表面深绿色,背面浅绿,无毛;萌枝叶长宽近相等。葇荑花序,有时出现两性花。蒴果2瓣裂,先端尖,果柄细长。花期6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我国华北、西北各地广为种植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皱缩,展平后阔卵形,长4-8cm,宽3-7cm,边缘具细锯齿,并有半透明的狭边;叶长4-8cm,宽3-7cm,叶柄侧扁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[br]树皮呈片状,厚1-2.5mm。外表面粗皮多已除去,淡黄或淡黄棕色,内表面淡黄色,光滑,有细密纵向纹理。断面裂片状。气微,味淡。[br]性状鉴别 皮解离组织:纤维梭形,胞腔线形,石细胞不规则形,壁厚,壁孔、壁沟明显。[br]树皮横切面:木栓层多已除去。皮层薄,韧皮部由筛管、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束、石细胞组成。石细胞、晶纤维束与筛管群及韧皮薄壁细胞交互排列呈环带。韧皮射线为1列细胞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凉血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脚气肿;肝炎;痢疾;烧烫伤;疥癣秃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救军粮叶
- 硇砂
- 闹羊花
- 金线鱼
- 矩形叶鼠刺
- 普洱茶膏
- 聚花草
- 爬地卷柏
- 菊苣
- 蒲种壳
- 尖刀苦马菜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橘络
- 江篱
- 普洱茶
- 朴树根皮
- 泡桐木皮
- 泡花树
- 盘石龟
- 蒺藜花
- 牛藤
- 金刚藤头
- 巨藻
- 金榭榴
- 朴消
- 芨芨草
- 苤蓝叶
- 蒲公英
- 牛毛七
- 铺地黍根
- 牛肠
- 牛蒡子
- 金刷把
- 金环蛇
- 橘
- 金盏菊
- 檵花根
- 绛梨木叶
- 炮仗花
- 芨芨草花
- 荆芥叶莸
- 盆架树
- 荚蒾根
- 脾寒草
- 牛耳大黄叶
- 牛肚
- 金丝草
- 金刚藤
- 蒟酱
- 牛腰子果
- 金樱根
- 榉树皮
- 排钱草根
- 漂摇豆
- 葡萄藤叶
- 角果木叶
- 金丝李
- 尖嘴林檎果
- 糯米泔
- 婆罗门参
- 破头风
- 破布叶
- 蕨麻草
- 酱头
- 尖槐藤
- 尖顶羊肚菜
- 金星草
- 耐冬果
- 蒟蒻
- 牛白藤
- 金丝带
- 霹水草
- 金刀菜
- 惊风草
- 金挖耳
- 糯芋
- 金线草根
- 箭叶苣
- 片姜黄
- 片鸡尾草
- 破叶莲
- 菩提树皮
- 蕉芋
- 蒲儿根
- 金刚大
- 金星蕨
- 藕粉
- 披叶苔
- 矩圆线蕨
- 节瓜
- 炮弹果
- 破天菜
- 牛肝
- 金盏草
- 筋骨草
- 粳米
- 绛梨木
- 荆芥根
- 蓬莱葛
- 酱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