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藤榕
《中华本草》:爬藤榕
拼音注音
Pá Ténɡ Rónɡ
别名
长叶铁牛、小号牛奶仔、枇杷藤、抓石榕、山牛奶、风藤、小木莲、小叶风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爬藤榕的根、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sarmentosa Buch.-Ham.ex J.E.Smith var.impressa(Champ.exBenth.)Corner[F.im-pressa Benth.ex Benth.;F.martinii Levl.et Vant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攀援灌木,长2-10m。小枝幼时被微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;托叶披针形;叶片革质,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9cm,宽1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灰白色或浅褐色,侧脉6-8对,网脉突起,成蜂窝状。隐头花序,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,或簇生于老枝上,球形,直径4-7mm,有短梗,近无毛;基部有苞片3;雄花、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,雄花生于近口部,花被片3-4,雄蕊2;瘿花有花被片3-4,子房不发育;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,具梗,花被片3-4,子房倒卵圆形,花柱近顶生。瘦果小,表面光滑。花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攀援于树上、岩石上或陡坡峭壁及屋墙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和西南等地。
性味
辛;甘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行气活血;消肿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神经性头痛;小儿惊风;胃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水煎或炖肉,30-6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爬藤榕
拼音注音
Pá Ténɡ Rónɡ
别名
长叶铁牛入石、小号牛奶仔
来源
桑科爬藤榕Ficus martinii Levl. et Vant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华东、华南、西南。
性味
辛、甘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舒气血,消肿止痛。主治风湿性关节痛或神经痛,跌打损伤,消化不良,气血亏虚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或炖肉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叶川黄瑞木
- 细叶卷柏
- 枇杷芋
- 九龙吐珠
- 苣荬菜花
- 渐尖叶独活
- 继木[檵木]
- 金纳香
- 大伸筋草
- 鹰不泊薳
- 窝儿七
- 八角莲
- 山皮条
- 乌鱼蛋
- 野葱
- 棉花根
- 松蒿
- 过岗龙
- 侧耳
- 赤雹
- 大叶凤仙花
- 假蒟子
- 三七叶
- 三七花
- 黄花铁线莲
- 黄花鼠尾草
- 老鼠竻
- 菱茎
- 黄脚鸡
- 牡荆子
- 柃寄生
- 莨菪
- 红葱
- 秋鼠曲草
- 自消容
- 风箱树花
- 毛鬼头伞
- 大毛红花
- 白石榴根
- 藏羚角
- 松油
- 蠵龟血
- 七角白蔹
- 龟甲胶
- 驴蹄
- 丁香根
- 芍药花
- 鮧鱼
- 戴星草
- 三七
- 棱叶韭
- 乌饭树
- 椒蒿
- 角花翠雀
- 酒糟
- 牛西西叶
- 金樱叶
- 金盏草根
- 筋骨散
- 豇豆
- 酒药花
- 牛肉
- 金甲豆
- 金盏银盘
- 佩兰
- 菊花
- 破牛膝
- 菊花根
- 菊苣根
- 牛心补
- 飘带草
- 牛胆
- 戟形石韦
- 金瓜
- 鸟不宿
- 橘白
- 朴树叶
- 角盘兰
- 牛皮草
- 牛耳朵
- 牛肋巴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金橘叶
- 金橘核
- 橘叶
- 江蓠
- 粳米泔
- 聚头蓟
- 茳芒
- 盘羊角
- 蕨麻
- 牛泷草
- 牛蒡茎叶
- 牛血
- 牛靥
- 棘刺花
- 蒟酱叶
- 葡萄叶秋海棠
- 酒
- 嫁(虫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