瓶尔小草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瓶尔小草
拼音注音
Pínɡ ěr Xiǎo Cǎo
别名
独叶一枝枪、一支箭、单枪一支箭、蛇舌草、蛇吐须、蛇咬一支箭、吞弓含箭、独脚黄、矛盾草、一枝枪、一矛一盾、拨云草、蛇头一支箭、独叶一支箭、蛇须草、独叶一枝蒿、一枝箭
英文名
all-grass of Adder's-tongue, all-grass of Common Adder's Tongue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phioglossum vulgatum L.[O.nipponicum Miyabe et Kudo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晒干,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-20cm,冬天无叶。根茎短,直立;根多数,黄色细长。营养叶l片,狭卵形或狭披针形,少有为矩圆形,长3-12cm,宽1-4cm,先端钝或稍急尖,基部短楔形,全缘,稍肉质;叶脉网状,中脉两侧的二次细脉与中脉平行。孢子叶初夏从营养叶腋间抽出,具柄,约为营养叶片的两倍长;孢子囊10-50对,排列为2行,形成穗状,淡黄色;孢子囊无环状盖,熟时横裂;孢子球状四面形,具小突起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-3000m的林下潮湿草地、灌木林中或田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和陕西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体呈卷缩状。根茎短。根多数,肉质,具纵沟,深棕色。叶通常1枚,总柄长9-20cm。营养叶从总柄基部以上6-9cm处生出。皱缩,展开后呈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,长3-6cm,宽2-3cm,先端钝或稍急尖,基部楔形下延,微肉质,两面均淡褐黄色,叶脉网状。孢子叶线形,自总柄顶端生出。孢子囊穗长2.-3.5cm,先端尖,孢子囊排成2列,无柄。质地柔韧,不易折断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瓶尔小草叶含丙氨酸(alanine)、丝氨酸(serine)等氨基酸,并含3-O-甲基槲皮素-7-O-双葡萄糖甙-4'-O-葡萄糖甙(3-O-methylquercetin-7-O-diglucoside-4'-O-glucoside)。
性味
甘;平;微寒
归经
肺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;镇痛;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劳伤吐血;肺痈;胃痛;淋浊;痈肿疮毒;蛇虫咬伤;跌打损伤;小儿高热惊风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,每次3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复方
①治心胃气痛,顽固久病: 一交箭干粉,每服五愿,酒送下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②治癌症腹痛: 一支箭三至五钱。煎水兑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③治痔疮、疗疮:一支箭五钱。水煎服c(《员外降药》)④治疮毒不清,愈而又发: 鲜一支箭一大把。洗净,和猪肉炖服。 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⑤治诸毒虫咬 独叶一枝枪草,生擦之。(《任城日记》)⑥治蛇咬伤, 一支箭三至五钱,煎水服;另捣绒敷患处。又此药含口中,可预防蛇毒。(《贵州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拾遣》:行血凉血,清肺火。治吐血,劳伤,肺痈,肺屡,黄疽,心疼,跌打,风气,伤力,咳嗽,咯血,肿毒。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外敷治蛇咬伤,消痈肿疮毒,并治脱肛;亦有用为水蹬泻后之补剂者。3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热解毒凉血。治蛇伤,淋浊;止吐血,疗劳伤。4.《贵州草药》:化疯,解毒,镇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瓶尔小草
拼音注音
Pínɡ ěr Xiǎo Cǎo
别名
一支箭、一支枪、独叶一支箭、单枪一支箭、一矛一盾、矛盾草、蛇须草
来源
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.或有梗瓶尔小草O. pedunculosum Desv.,以全草入药。夏末秋初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微甘、酸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用于小儿肺炎,脘腹胀痛,毒蛇咬伤,疔疮肿毒;外用治急性结膜炎,角膜云翳,眼睑缘炎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或同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备注
(1)同属植物下列二种亦同供药用。[b]狭叶瓶尔小草[/b]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ar.;[b]心叶瓶尔小草[/b]Ophioglossum reticulatum L.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瓶尔小草
拼音注音
Pínɡ ěr Xiǎo Cǎo
别名
独叶一枝枪(《百草镜》),一支箭、单枪一支箭、蛇舌草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蛇吐须、蛇咬一支箭、吞弓含箭、独脚黄、矛盾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晒干,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~20厘米,冬天无叶。根茎短,直立;根多数,黄色细长。营养叶1片,狭卵形或狭披针形,少有为矩圆形,长3~12厘米,宽1~4厘米,先端钝或稍急尖,基部短楔形,全缘,稍肉质;叶脉网状,中脉两侧的二次细脉与中脉平行。孢子叶初夏从营养叶腋间抽出;具柄,约为营养叶片的两倍长;孢于囊10~50对,排列为2行,形成穗状,淡黄色;孢子囊无环状盖,熟时横裂;孢子球状四面形,具小突起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阴湿的山地、河岸及沟边。分布东北、陕西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台湾及长江下游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3-o-甲基槲皮素-7-0-双葡萄糖甙-4’-o-葡萄糖甙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淡。"
②《广西药植图志》:"味甘微酸,气平,性凉,无毒。"
③《贵州草药》:"辛,平。"
归经
《纲目拾遗》:"入肺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凉血,镇痛,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劳伤吐血,肺痈,黄疸,胃痛,痧症腹痛,淋浊,痈肿疮毒,蛇虫咬伤,跌打损伤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行血凉血,清肺火。治吐血,劳伤,肺痈,肺痿,黄疸,心疼,跌打,风气,伤力,咳嗽,咯血,肿毒。"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外敷治蛇咬伤,消痈肿疮毒,并治脱肛;亦有用为水臌泻后之补剂者。"
③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解毒凉血。治蛇伤,淋浊;止吐血,疗劳伤。"
④《贵州草药》:"化瘀,解毒,镇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涂。
复方
①治心胃气痛,顽固久病:一支箭干粉,每服五厘,酒送下。(《广西药植图志》)
②治痧症腹痛:一支箭三至五钱。煎水兑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痔疮、疔疮:一支箭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④治疮毒不清,愈而又发:鲜一支箭一大把。洗净,和猪肉炖服。(《贵阳市秘方验方》)
⑤治诸毒虫咬:独叶一枝枪草,生擦之。(《任城日记》)
⑥治蛇咬伤:一支箭三至五钱,煎水服;另捣绒敷患处。又此药含口中,可预防蛇毒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鳑魮鱼
- 皮袋香
- 沙红柳
- 金剪刀草
- 龙船乌泡
- 藏鮡肉
- 田麻
- 斑鸠菊
- 四季海棠
- 草乌头
- 矩叶酸藤果
- 山扁豆子
- 牛血
- 枫杨
- 大叶钓樟
- 蔷薇花
- 紫薇皮
- 半边山
- 白屈菜
- 白狼毒
- 铺地草
- 柏树果
- 白沙糖
- 紫花苣苔
- 毛木耳
- 驴脂
- 冰糖草
- 狗血
- 牛奶浆
- 紫薇
- 牛目椒
- 饭包草
- 无患树皮
- 绿玉树
- 大花卫矛
- 蒸饼
- 夜来香
- 深裂黄草乌
- 矮地茶
- 鸡肝
- 一箭球
- 薅田藨
- 止泻木
- 花花草
- 炙黄芪
- 旱柳叶
- 茴香茎叶
- 红铁泡刺
- 一味药
- 槐胶
- 一包花
- 石上藕
- 猪蹄
- 韩信草
- 石参
- 海松子
- 石莲
- 猪胰
- 花血藤
- 红半边莲
- 红须须
- 葫芦巴
- 花蝴蝶根
- 禹州漏芦
- 水牛角
- 花生壳
- 蓑衣莲
- 鲩鱼胆
- 三加花
- 红娘子
- 虱草花
- 葱叶
- 玉簪花根
- 玉蜀黍根
- 黍根
- 猪肉
- 石龙刍
- 沙叶铁线莲
- 漆树根
- 猪靥
- 荷苞花根
- 硬九子连环草
- 一支箭
- 红直獐牙菜
- 槲寄生
- 钓鱼秆
- 石柑子
- 玉米油
- 玉龙鞭
- 云南山梅花
- 虎尾兰
- 冰凉花
- 藤梨根
- 水獭
- 红豆
- 水鳖蕨
- 虎咬癀
- 黄囊杓兰
- 黄毛耳草
- 水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