荠菜花
《中华本草》:荠菜花
拼音注音
Jì Cài Huā
别名
荠花、地米花。
英文名
Flower of Shepherdspurse
出处
出自《履巉岩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psellae bursa-pastoris(L.)Medic.的花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sellae bursapastoris (L.)Medic.采收和储藏:4-5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稍有分枝毛或单毛。基生叶丛生,呈莲座状,具长叶柄,达5-40mm;叶片大头羽状分裂,长可达12cm,宽可达2.5cm,顶生裂片较大,卵形至长卵形,长5-30mm,侧生者宽2-20mm,裂片3-8对,较小,狭长,呈圆形至卵形,先端渐尖,浅裂或具有不规则粗锯齿;茎生叶狭被外形,长1-2cm,宽2-15mm,基部箭形抱茎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,两面有细毛或无毛。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,果期延长达20cm;萼片长圆形;花瓣白色,匙形或卵形,长2-3mm,有短爪。短均果倒卵状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,长5-8mm,宽4-7mm,扁平,无毛,先端稍凹,裂瓣具网脉,花柱长约0.5mm。种子2行,呈椭圆形,浅褐色。花、果期4-6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或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总状花序轴较细,鲜品绿色,干品黄绿色;小花梗纤细,易断;花小,直径约2.5mm,花瓣4片,白色或淡黄棕色;花序轴下部常有小倒三角形的角果,绿色或黄绿色,长5-8mm,宽4-6mm。气微清香,味淡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清热利湿。主痢疾;崩漏;尿血;叶血;咯血;衄血;小儿乳积;赤白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。
复方
治崩漏:鲜荠菜花一两,煎水服;或配丹参二钱,当归四钱,煎水服,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阴干,研末,枣汤日服二钱,治久痢。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能消小儿乳积;烧灰治红白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荠菜花
拼音注音
Jì Cài Huā
别名
地米花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。
出处
《履巉岩本草》
来源
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序。
性味
《履巉岩本草》:"性暖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痢疾,崩漏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阴干,研末,枣汤日服二钱,治久痢。"
②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能消小儿乳积;烧灰治红白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。
复方
治崩漏:鲜荠菜花一两,煎水服;或配丹参二钱,当归四钱,煎水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空柄假牛肝
- 倒爪草
- 岗柃
- 白矾
- 千里光
- 金钮扣
- 猫爪子
- 六道木
- 绵萆薢
- 散血莲
- 四大天王
- 荠苨
- 狼油
- 榕树叶
- 黄花蒿
- 空心木
- 黄龙藤
- 榕树皮
- 冰草白穗
- 砗磲
- 横经席
- 西红柿
- 水蛭
- 千斤拔
- 干漆
- 朱砂根叶
- 鸡根
- 露蜂房
- 香苏草
- 肾经草
- 风花菜
- 金钟花
- 羊蹄甲
- 竹叶艾
- 苦草
- 寒莓
- 兰花石参
- 水蓼
- 黄背草果
- 地不容
- 卵叶贝母
- 小败火草
- 海芋
- 芦荟花
- 使君子叶
- 蝌蚪
- 石蜈蚣
- 午香草
- 高粱泡
- 对叉疔药
- 蜣螂
- 鸊鷉
- 樟木
- 百部
- 铁落
- 百眼藤
- 姜三七
- 猪殃殃
- 浮萍
- 吊灯花
- 红丝线
- 普陀南星
- 黄花小二仙草
- 端哼
- 剑皮树菌
- 小果卫矛
- 刺藜
- 白紫草
- 鼻涕果
- 白三七
- 粗皮蛙
- 粗糠柴
- 短瓣女娄菜
- 黑花韭
- 大飞扬草
- 苦树皮
- 羯布罗香
- 马鞭草
- 鸬鹚肉
- 鲫鱼脑
- 龙利叶花
- 盾叶唐松草
- 蓬莱葛
- 苦白蜡
- 水晶鱼
- 马银花
- 蓝花葱
- 蓬子菜
- 土羌活
- 野罂粟
- 云南红豆蔻
- 中华短肠蕨
- 省藤
- 山砂姜
- 望江南
- 野猪胆
- 杨梅根
- 卷心菜
- 天竺桂
- 庐山石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