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獐牙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獐牙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
出处
始载于《青海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ingii Hook.f.采收和储藏:8~9月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0-100cm。具短根茎。茎粗状,具细条棱,不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,柄长5-13cm;叶片宽椭圆形,长12-18cm,宽5-9cm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叶脉7-9条,在下面明显突起;茎中上部叶多对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3-10cm,宽0.7-4cm,先端钝或尖,基部钝,无叶柄,离生,连合成筒状抱茎。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生,狭窄,通常有间断,长约25cm,多花;花梗粗壮,不等长,长达3cm;花5数;花萼长为花冠的2/3,卵状披针形,长11-13mm,先端急尖,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细齿,背面有3-5脉;花冠黄绿色,具蓝色细条纹,裂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1.5-1.7cm,先端钝圆,啮蚀状,其余边缘全缘,基部具2个腺窝,腺窝基部囊状,边缘有流苏状柔毛;雄蕊5,花丝线状钻形,长8-9mm,基部背面有流苏状短毛,花药蓝色,长圆形;子房近无柄,长圆形或卵形,花柱不明显,柱头2裂,裂片长圆形。花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400-3800m的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产我国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湿热黄疸及血热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,前汤,3~1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苦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止血功能。用于黄疸型肝炎及各种出血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窿缘桉叶
- 覆盆子叶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牛胆参
- 制川乌
- 细叶草乌
- 落马衣
- 土密树
- 野棕
- 向日葵子
- 钟萼木
- 瘤毛獐牙菜
- 青丝线
- 草龙
- 敦盛草
- 八月瓜
- 豹皮菇
- 白背三七
- 羚羊肉
- 刺榆皮
- 大果巴戟
- 光裸星虫
- 脾寒草
- 木瓜
- 枣树根
- 羊七莲
- 芸香
- 白木耳
- 通花根
- 龙虾
- 吴茱萸根
- 山合香
- 骆驼蹄草
- 菊苣根
- 红酸七
- 檵花叶
- 山荷叶
- 双肾草
- 长叶水麻
- 跌打草
- 两广瘤足蕨
- 合掌消
- 葛根
- 香石藤果
- 假连翘叶
- 粗糠柴
- 虎尾轮
- 猫儿屎
- 南粤马兜铃
- 银边吊兰
- 鹅内金
- 石莲子
- 草原老鹳草
- 蓬子菜
- 单面针
- 地红子根
- 三角泡
- 半拉子
- 杠香藤
- 麦角
- 老鹤草
- 甜杏仁
- 小泡通树
- 鹿角芦荟
- 毛茎马兰
- 野鸦椿子
- 桂丁
- 芒
- 沼生水马齿
- 江珧柱
- 祁州一枝蒿
- 狗骨节
- 串铃草
- 水翁花
- 海龙
- 杜松
- 奶浆参
- 八节毛
- 钩栲
- 六月雪叶
- 异木患
- 春不见
- 斑鸠菊
- 冲天果
- 葵花大蓟
- 胭脂花
- 松下兰
- 刮筋板
- 刺苋菜
- 牛角腮
- 慈姑花
- 腊梅
- 菊花黄连
- 小果野葡萄藤
- 浙江七叶树
- 刺南蛇藤
- 剪夏萝
- 漏斗菜
- 落花生
- 光石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