蝴蝶暗消
《中华本草》:蝴蝶暗消
拼音注音
Hú Dié àn Xiāo
别名
黄木香、青藤香、葫芦暗消、藤子内消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兜铃科植物细尖马兜铃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istolochia tuberosa C.F.Liang et S.M.Hwang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细尖马兜铃 木质藤本。嫩枝密被绒毛。叶互生;叶柄纤细,长4-5cm,被短柔毛;叶片革质,卵形或长卵形,长12-19cm,宽3.5-6cm,先端短尖,基部深心形,边近全缘,稍背卷,下面疏被柔毛,侧脉每边5-6条,网脉两面均明显。花单生于叶腋;花梗长4-5cm,向下弯垂,近基部具一钻形小苞片;小苞片和花梗均被暗棕色绒毛;花被管长5-5.5cm,中部急剧弯曲,管的上部与下部近等长;檐部近宽圆筒形;暗褐色,外面稍被短柔毛,内面仅下部具腺体状绒毛,边缘不明显2-3裂,下面的裂片极小,上面的裂片大,有时顶端稍凹入或近截形,边缘具缘毛;花药长圆形,成对贴生于合蕊柱上;子房不明显6室;合蕊柱粗短,先端3裂,具皱纹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苦;涩;温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;祛风除湿。主气滞食积;胃痛;腹胀;风湿关节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蝴蝶暗消
别名
黄木香、青藤香
来源
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细尖马兜铃Aristolochia transsecta (Chatt.) C. Y. Wu [Isotrema transsecta Chatt.],以根入药。春秋采集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行气健胃,祛风止痛。用于消化不良,胃痛,腹胀,风湿关节痛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淫羊藿
- 狸尾草
- 建兰根
- 云牛膝
- 列当
- 大尾摇
- 黄泡子
- 大花糙苏
- 接筋草
- 野扁豆
- 三加皮
- 紫金砂
- 翅卫矛
- 岩兰花根
- 凤尾铁角蕨
- 圆柏果
- 云豹骨
- 银粉背蕨
- 鸡肫草
- 金鸡尾巴草根
- 一文钱
- 红豆
- 野菰
- 白鹇
- 对叶百部
- 及己
- 甘草梢
- 打箭菊
- 马槟榔
- 榠樝
- 海蟹壳
- 榕树
- 蒲棒
- 少年红
- 大膜盖蕨
- 异叶米口袋
- 灰藋
- 黄龙藤叶
- 金色狗尾草
- 星毛蕨
- 飞蛾藤
- 师实
- 臭牡丹根
- 鷃
- 刺参
- 土大黄
- 水棉花
- 东紫堇
- 多花八角莲
- 枪花药
- 角翅卫矛
- 千金花
- 山百足
- 滇高良姜
- 紫云英子
- 云实根
- 老虎俐根皮
- 密花草
- 红皮
- 杧果核
- 灵芝
- 菊三七
- 峨眉香科
- 云南铁丝莲
- 苦竹茹
- 百蕊草根
- 百足藤
- 雅红隆
- 苍耳
- 毛荚决明
- 羊蹄草
- 雉子筵
- 通肠香
- 冷蕨子草
- 石豇豆
- 鼬鼠肉
- 山铁树叶
- 凤尾猪鬃草
- 鲃鱼
- 羌活鱼
- 金丝刷
- 大头狗
- 文蛤
- 番薯藤
- 制草乌
- 五月茶
- 水黄花
- 对叶油麻根
- 麻疯树
- 甜瓜子
- 山漆树
- 木锥花
- 土附子
- 啄木鸟
- 硕苞蔷薇
- 太白米
- 金银忍冬
- 细叶谷木
- 树甘草
- 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