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葫芦根
《中华本草》:实葫芦根
拼音注音
Shí Hú Lu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全缘栝楼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挖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数米。块根粗大,富含具纵棱和槽,被短柔毛。叶柄长4-12cm,具纵条纹,密被短柔毛。叶片纸质,卵状心形至近圆心形,长7-19cm,宽7-8cm,不分裂片纸质,卵状心形至近圆心形,长7-19cm,宽7-8cm,不分裂或具3齿裂或3-5中裂至深裂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具齿,分裂之中间裂片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10-13cm,宽4-7cm,侧裂片较小,两侧不相等,上面绿色,被短柔毛或疏短硬毛,背面淡绿色,密被短茸毛;卷须2-3歧,被短柔毛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组成部状花序,或有单花与之并生,总花梗长10-26cm,具纵条纹,密被短柔毛;小苞片披针或倒披针形,边缘具三角齿;萼筒狭长,先端扩大,长约5mm,基部宽2mm,顶端宽4-7mm,被柔毛;花冠折色,裂片狭长圆形,长约15mm,宽约3mm,具长10-15mm的丝状流苏,雄蕊3,花丝短,雌药单生,花梗长1-3.5cm,具纵条纹,密被短柔毛;萼筒圆柱形,长2-5cm,径2-3mm,被子短柔毛或无毛,萼齿及花冠同雄花;子房长卵形,长1-1.5cm,径3-5mm,被短柔毛。果实卵圆形或幼锤状椭圆形,长5-7cm,径2.5-4cm,幼时绿色,具条纹,成熟时为橘红色,平滑无毛,具喙。种子轮廓三角形,长7-9mm,宽7-8mm,淡黄褐色或深褐色,3室,两侧室小,中央环带宽而隆起。花期5-9月,果期9-12月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清热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疮疖肿毒;肾囊肿大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鲜品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茄稞虫
- 茄蒂
- 双肾参
- 秋葵
- 三棱
- 气桐子
- 食茱萸
- 柃木
- 长柄秋海棠
- 东当归
- 泉水
- 脐带
- 茄根
- 三朵云
- 双参
- 山大颜
- 山岗稔
- 白猪母菜
- 丝棉木
- 山慈姑
- 枪花药
- 巴掌草
- 三条筋
- 三尖杉
- 伞杨
- 猫肉
- 八月瓜
- 苘麻
- 四指马鲅
- 丝茅七
- 白杨叶
- 白活麻
- 竹节人参叶
- 酪
- 枪乌贼
- 白牛膝
- 升药
- 全叶马兰
- 双花鞘花
- 四照花果
- 升麻
- 石首鱼鲞
- 四叶葎
- 水甘草
- 咖啡
- 杄木
- 白果紫草
- 石首鱼
- 假蒟叶
- 土色牛肝菌
- 狗骨柴
- 荠薴
- 白柳
- 三叶青
- 山兵豆
- 八股绳
- 白花菜根
- 斑叶兰根
- 双翎草
- 碎米柴
- 全毛悬钩子
- 双肾草
- 射罔
- 沙冬青
- 萤火
- 大黑蒿
- 白八角莲
- 球花马蓝
- 刺三甲
- 白杨树
- 千金坠
- 小麦
- 白梅
- 蕲蛇
- 三股筋
- 白果树皮
- 商陆花
- 冰糖
- 蜻蜒兰
- 塔黄
- 拔毒草
- 大青叶
- 千里找根
- 苜蓿
- 三分丹
- 玉簪花
- 芡实
- 生姜
- 八角乌
- 伤寒草
- 长尾复叶耳蕨
- 南瓜花
- 白松塔
- 白背叶
- 漆姑草
- 棣棠花
- 千年健
- 唢呐花
- 全蝎
- 屈头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