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吹风
《中华本草》:红吹风
拼音注音
Hónɡ Chuī Fē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火筒树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ea indica(Burm.f.)Merr.[Staphylea indica Burm.f.;L.mubraculifera C.B.Clarke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根,洗净;切片,晒干;叶全年或夏、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火筒树 小乔木,高4m以上。小枝褐色,有纵细条纹,无毛;无卷须。叶为二回单数羽状复叶,长1m或更长,总叶柄圆柱形,长达20cm,无毛,有纵条纹;小叶大小不等,披针形、宽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6.5-19cm,宽6.5-9.5cm,先端长尾尖,基部宽楔形,两面无毛,边缘有粗锯齿;侧脉6-14对,在近叶缘处汇合;小叶柄长3-10mm。花两性,伞房状聚伞花序在小枝上部与叶对生,长7-13cm;花淡绿色,花梗长3-5mm;花萼5裂,裂片卵圆形;花瓣5,基部合生,花开后外弯;雄蕊5,合生成筒状,花药藏于花盘内,互相粘合;花盘筒状,顶部有裂齿;子房5室,长约1mm。浆果扁球形,直径6-8mm,熟时黑色。种子5-6颗。花期5-8月,果期7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山地、河谷、溪边及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凉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清热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风湿痹痛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苕母子
- 红果冬青根
- 红花刺参
- 红车轴草
- 红泽兰
- 红叶铁线莲
- 红皮
- 红树皮
- 红田乌草
- 红毛对筋草
- 红花小独蒜
- 竹林消
- 红芋
- 红半边莲
- 红葵
- 树茭瓜果
- 胭木
- 红旱莲
- 冻绿叶
- 红毛悬钩子
- 红花
- 红土子皮
- 草苁蓉
- 红辣树根
- 红大戟
- 红梗草根
- 红芪
- 胡麻草
- 红毛野海棠
- 红母猪藤
- 蝼蛄
- 红果参
- 胡荽子
- 红枫荷
- 玉蜀黍苞片
- 红参
- 紫薇皮
- 赤翅蜂
- 黑骨走马
- 红升麻
- 柞木枝
- 红筷子冠毛
- 红楠皮
- 地血香
- 红石耳
- 红直獐牙菜
- 长距鸟足兰
- 花拐藤根
- 红子仔
- 泽漆
- 酸藤果
- 风轮菜
- 红果楠
- 干贝
- 红龙
- 胡荽
- 红叶树子
- 红白二丸
- 葫芦藓
- 红花木莲
- 红花绿绒蒿
- 破天菜
- 肥皂核
- 金牛七
- 红花栝楼
- 红升丹
- 红薯细辛
- 红鬼笔
- 越橘叶
- 胡麻叶
- 红花杜鹃
- 红背马蓝
- 黑面叶根
- 红天葵
- 红血藤
- 红花岩松
- 肥肉草
- 胡椒
- 马鞍藤根
- 红小麻
- 红母鸡草
- 花斑叶
- 亮菌
- 密脉鹅掌柴
- 鼠
- 竹叶兰
- 红椿
- 红绿草
- 红陈艾
- 胡子七
- 红马蹄乌
- 冷饭果
- 长柄秋海棠
- 红景天
- 胡燕卵
- 霹水草
- 红菠菜
- 红敷地发
- 红皮云杉
- 红花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