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蒌子
《中国药典》:瓜蒌子
拼音注音
Guā Lóu Zǐ
英文名
SEMEN TRICHOSANTHIS
来源
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.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种子。秋季采摘成熟果实,剖开,取出种子,洗净,晒干。
形状
栝楼:呈扁平椭圆形,长12~15mm,宽6~10mm,厚约3.5mm。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,平滑,沿边缘有1圈沟纹。顶端较尖,有种脐,基部钝圆或较狭。种皮坚硬;内种皮膜质,灰绿色,子叶2,黄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淡。
双边栝楼:较大而扁,长15~19mm,宽8~10mm,厚约2.5mm。表面棕褐色,沟纹明显而环边较宽。顶端平截。
性味
甘,寒。
炮制
[b]瓜蒌子[/b]:除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,洗净,晒干。用时捣碎。
[b]炒瓜蒌子[/b]:取净瓜蒌子,照清炒法(附录Ⅱ D)炒至微鼓起。用时捣碎。
[b]瓜蒌仁霜[/b]:将去壳的瓜蒌仁碾细,用吸油纸包裹,加热微炕后,压榨去油,碾细即可。
归经
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润肺化痰,滑肠通便。用于燥咳痰黏,肠燥便秘。
用法用量
9~15g。
注意
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香花
- 南牡蒿
- 车桑仔
- 金花树
- 车前草
- 阳雀花根
- 糯稻根
- 苦檀子
- 大香附子
- 麻鱼骨
- 南天竹子
- 草胡椒
- 斑竹壳
- 毒鱼藤
- 大籽蒿
- 赤火绳
- 红孩儿
- 赤小豆芽
- 鼍肉
- 箭杆杨
- 膀胱七
- 假香附
- 粗榧根
- 复生草
- 水黄
- 护心胆
- 胡桃叶
- 蜡瓣花
- 满山红油
- 咸酸蔃
- 柿寄生
- 牛蹄甲
- 杓儿菜
- 马槟榔
- 蛇根草
- 肉郎伞
- 无莿根
- 羊屎木
- 小叶莲
- 一叶萩
- 梳篦叶
- 云防风
- 猪肝
- 熊蕨根
- 紫芝
- 山苏木
- 鸡蛋七
- 小凤尾草
- 马尾伸筋
- 青通草
- 泡囊草根
- 慈竹气笋
- 迎山红
- 地桃花
- 姜黄草
- 田葱
- 芋儿七
- 鹰骨
- 翠雀花
- 贵州花椒
- 铁草鞋
- 蓼大青叶
- 莴苣
- 小巢菜
- 徐长卿
- 小功劳
- 厚皮香花
- 树地瓜
- 四川澄茄子
- 肝风草
- 岩椒
- 白芍
- 苦葵鸦葱
- 红山药
- 矮杨梅
- 梗通草
- 裂叶心翼果
- 锈钉子
- 牛耳枫子
- 吊白叶
- 黄瓜子
- 万年青叶
- 木芙蓉花
- 片鸡尾草
- 松萝
- 油桐子
- 白头翁花
- 山飘儿草
- 菱茎
- 多鳞鳞毛蕨
- 山花生
- 铁华粉
- 掌叶蓼
- 水泽兰
- 土三七
- 宿苞豆
- 消石
- 象肉
- 棱子芹
- 齿缘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