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毛七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金毛七
拼音注音
Jīn Máo Qī
别名
红升麻、铁杆升麻、多花落新妇、小牛胃花
英文名
Rhizome of Manyflower Astilbe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ilbe rivularis Buch.-Ham.ex D.Don var.myriantha(Diels)J.T.Pan[A.myriantha Diels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采挖根茎,去须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花落新妇 多年生草本,高60-150cm。全株有短腺毛,老时近无毛。根茎粗壮,为不规则条形,生多数须根。茎部褐色腺状柔毛。基生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复叶,具长柄;小叶卵形或宽卵形至阔椭圆形,长25-15cm,宽1.5-8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重锯齿,下面只沿脉有短毛。圆锥花序,长40-60cm,密生短柔毛和腺毛;苞片钻形,比花萼短;花两性或单性,雌雄异株;花萼白色,长1-1.8mm,5深裂,裂片狭卵形;花瓣无或有时具1(-2-5)枚退化花瓣;雄蕊7-10;心皮2,离生。蓇葖果,长约4mm。花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2500m的山坡、林下、灌丛及沟谷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、贵州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或长圆形,长约6cm,直径1-2cm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皱缩,有横向皱折纹,具褐色绒毛及多数须根痕或残存细根;上面茎基有多数腺状柔毛及鳞片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粉性,棕红色。气微,味辛、微涩。
化学成分
根和根茎含岩白菜素(bergenin)。
性味
味辛;微涩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解表;镇痛。主伤风感冒;头痛;偏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金毛七
拼音注音
Jīn Máo Qī
别名
红升麻、铁杆升麻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多花落新妇的根茎。春、秋采挖根茎,去须根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米余,全体有短腺毛,老时近无毛。根茎粗壮,为不规则条形,生多数须根。基生叶为2~3回3出羽状复叶,小叶卵形或宽卵形,长2.4~15厘米,宽1.5~8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重锯齿,下面只沿脉有短毛。圆锥花序长60厘米,密生短柔毛和脓毛;苞片钻形,比花萼短;花梗长1毫米;花两性或单性,雌雄异株;花萼白色,长1~1.8毫米,5深裂,裂片狭卵形;花瓣无;雄蕊7~lO;心皮2,离生。蓇葖果长约4毫米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。分布陕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味辛微涩,性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发表,镇痛。治伤风感冒,头痛,偏头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芦荟花
- 鲫鱼胆
- 粘毛黄花菍
- 大苦草
- 红叶藤
- 铁扇子
- 凤仙花
- 胃友果
- 葛叶
- 假刺藤
- 大过山龙
- 海决明
- 朝鲜当归
- 费菜
- 赤地榆
- 化香树叶
- 矩圆石韦
- 红皮
- 灰钉
- 白鸭肉
- 粤万年青
- 虫牙药
- 柑皮
- 铁脚威灵仙叶
- 山丹花
- 乌药叶
- 山桂花
- 梓叶
- 竹叶莲
- 荠菜
- 蜗牛
- 紫云英子
- 量天尺
- 楮皮间白汁
- 儿茶
- 刺齿凤尾蕨
- 石楠
- 蓖麻子
- 小黑牛
- 铁草鞋
- 玄精石
- 环纹苦乳菇
- 芨芨草
- 匙羹藤
- 角翅卫矛果
- 虎掌草
- 七里香
- 美人蕉根
- 鲨鱼心
- 红帽顶
- 猪脬
- 辣蓼草
- 万丈深
- 葛上亭长
- 香血藤
- 川党参
- 华泽兰
- 角盘兰
- 四大天王
- 肾经草
- 琉璃枝
- 猴骨
- 鸡肠狼毒
- 花皮胶藤
- 带鱼
- 紫铜矿
- 松萝
- 台湾榕
- 铜棒锤
- 鹅绒藤
- 裂叶秋海棠
- 三消草
- 荚蒾子
- 使君子根
- 麦撇花藤
- 乌蔹莓
- 萆薢
- 粳谷奴
- 马牙七
- 丝瓜花
- 簕欓
- 蜣螂
- 石刁柏
- 柠条籽
- 刷把草
- 枫香树根
- 峨参
- 竹节海棠
- 腐婢
- 葡萄藤叶
- 天竺黄
- 蚌兰叶
- 短穗兔耳草
- 紫花一炷香
- 上天梯
- 斩龙草
- 血参
- 止血扇菇
- 小茅香
- 金剪刀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