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蒟
《中华本草》:假蒟
拼音注音
Jiǎ Jǔ
别名
蛤蒟、不拨子、假荖、蛤荖、假蒌、蛤蒌、木柄蒌、荜拨子、猪拨菜、蛤蒌、钻骨风、臭蒌、山蒌、马蹄蒌。
英文名
Root of Sarmentose Pepper, Sarmentose Pepper Herb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茎、叶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 sarmentosum Rox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耳恭听净,鲜用或阴干。
原形态
假蒟 多年生葡匐草本,揉之有香气。茎节膨大,常生不定根。叶互生,近膜质,吸腺点,下部的叶阔卵形或近圆形,长7-14cm,宽6-13cm,先端短尖,基部心形或近截形,叶脉7条;上部的叶小,卵形至卵状披针形;叶柄长1-5cm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无花被;穗状花序;雄花序长1.5-2cm,直径2-3mm,苞片扁圆形,直径0.5-0.6mm,雄蕊2枚;雌花序长6-8mm,果期延长达2.5cm;苞片稍大,柱头3-5。浆果近球形,具角棱,直径2.5-3cm,下部嵌生于序轴中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湿润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及西藏南部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稍弯曲,表面有细纵棱,节上有不定根。叶多皱缩,展平后阔卵形或近圆形,长6-14cm,宽5-13cm,基部浅心形,上面棕绿色,下面灰绿色,有细腺点,叶脉于叶背明显突出,7条,脉上有极细的粉状短柔毛,最上1对叶脉离基从中脉发出;叶柄长2-5cm,叶鞘长度约为叶柄之半。有时可见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。气香,味辛辣。
化学成分
叶含a-和Y-细辛脑(asarone),细辛醚(asaricinI),1-烯丙基二甲氧基-3,4-亚甲二氧基苯(1-allyl-2,6-eimethoxy-3,4-methylenedioxybenzene),氢化桂皮酸(hydrocinnam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
性味
苦;性温
归经
心;肺;脾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行气止痛;活络;消肿。主风寒咳喘;风湿痹痛;脘腹胀满;泄泻痢疾;产后脚肿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治龋齿痛:假姜根五钱。水煎含漱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牙痛,洗烂脚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洗痔疮。3.《岭南采药录》:和鸡卵煮食之,能疗疟疾。凡患血箭疮,捣敷之。理脚气症,水煎内服外洗。4.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煎水洗涤溃疡、恶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假蒟
拼音注音
Jiǎ Jǔ
别名
蛤药、酿苦瓜、封口好、毕拨子(《生草药性备要,),假荖、蛤荖(《岭南采药录》),假蒌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猪拨菜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蛤蒌,山蒌、大柄蒌、马蹄蒌、荜拨、巴岩香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胡椒种植物假蒟的根。
原形态
秃净灌木或亚灌木。茎基部匍匐状,上部直立或攀援,节膨大。叶互生,近膜质,阔卵形或近圆形,长约7~12厘米,宽约5~10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,全缘;绿色;主脉5~7条,细脉网状;叶柄长1~3厘米。花小,单性异株;穗状花序于茎端叶腋间抽出,雄花序长约2.5厘米,雌花序长6~8毫米;花序柄长1~2.5厘米;苞片盾状,与中轴合生,直径约6毫米;无花被,花柱3~5枚,最初不大凸起,最后外弯。浆果密集成桑椹状,青色。花期秋季。果期秋、冬季。
生境分布
生园林或树林中半阴处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功能主治
治疟疾,脚气,牙痛,痔疮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牙痛,洗烂脚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洗痔疮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和鸡卵煮食之,能疗疟疾。凡患血箭疮,捣敷之。理脚气症,水煎内服外洗。"
④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"煎水洗涤溃疡、恶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用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治龋齿痛:假蒌根五钱。水煎含漱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叶兰
- 毛轴碎米蕨
- 粟米草
- 番石榴
- 石米
- 狗宝
- 红香藤
- 湖广草
- 虎石头
- 细花丁香蓼
- 水草乌
- 女儿茶
- 草蜘蛛
- 蛇根草
- 山甘草根
- 大良姜
- 消石
- 万寿菊
- 玉带海雕
- 新裂耳蕨
- 狐肝
- 豇豆
- 鸡爪槭
- 大叶苣荬菜
- 夜明砂
- 茅香
- 奴柘刺
- 火头根
- 沼生水马齿
- 罗伞草
- 狗脚迹
- 炮仗花
- 小花梾木
- 臭黄荆
- 牛黄
- 野山蚂蟥
- 榕树叶
- 马醉木
- 羊奶子
- 水曲柳
- 硫黄
- 小泡通树
- 太子参
- 针刺铁仔
- 山羊血
- 野扁豆
- 獭胆
- 猪屎豆
- 赤火绳
- 土碎补
- 叶上果根
- 鸡翎草
- 苦树皮
- 扶桑花
- 南蛇竻苗
- 观音苋
- 山蒟
- 耧斗菜
- 榔榆叶
- 梳篦叶
- 阿魏
- 石楠
- 龙胆
- 地贵草根
- 地蜂子
- 牛耳朵
- 饴糖
- 藤仲
- 油头草
- 独一味
- 白果根
- 芥子
- 六道木
- 三升米
- 大萼鹿角藤
- 盐肤子
- 大肺经草
- 象肉
- 萝芙木
- 麻腐
- 滨海前胡
- 栗花灯心草
- 渐尖叶独活
- 蓝花扁竹
- 波罗蜜叶
- 臭黄荆子
- 盐麸树白皮
- 细叶小羽藓
- 杏枝
- 黑头草
- 茅栗叶
- 三蕊草
- 荷苞花根
- 地皮消
- 葛藟果实
- 灯笼婆婆纳
- 石上莲
- 小白鱼
- 早禾树
- 草龙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