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荔枝根
《*辞典》:假荔枝根
拼音注音
Jiǎ Lì Zhī Gēn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
来源
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的根或根皮。
原形态
野木瓜,又名:假荔枝、绕绕藤、沙藤。
常绿木质藤本。茎枝无毛。掌状复叶,互生;小叶5~7,近革质,椭圆形、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~5厘米,基部近圆形,先端短渐尖,下面有白粉;小叶柄长1~4厘米;叶柄长5~12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同型,具异臭,成腋生总状花序;无花瓣;萼片6,披针形,长达1.6厘米,内轮3枚较小,绿色带紫;雄花雄蕊6,甚短于萼片,花丝合生;雌花心皮3,具蜜腺6,不孕雄蕊极小。浆果椭圆形,长约5厘米,熟时橙黄色至紫红色。花期4~6月。果期7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林缘及灌丛中。分布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药理作用
①镇痛作用
将本植物主主干、分枝、叶、全植物,用水提取酒精沉淀法分别制备注射剂,以小白鼠扭体反应及热板法实验,均证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,镇痛持续时间较吗啡长。
②镇静作用
注射剂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,并能减弱安钠咖的运动性兴奋,但不能延长蟾蜍的脊髓反射。
③解痉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位肠管,大鼠离体子宫均表现抑制作用,并能拮抗乙酰胆碱及垂体后叶素的子宫收缩作用。
毒性
以人用量的530倍给予小鼠,亦无严重毒性反应,说明此制剂安全范围较大。
功能主治
治腋痈,睾丸肿大,痛经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,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腋痈:干燥的假荔枝根皮(去栓皮,切碎)一两,红糖二至三两,烧酒半斤。装瓶,放温汤内烫浸一小时后,取出澄清,每日三餐前各服一次.每次服三两。可酌量增减,服至病愈为止。忌食酸、辣、芥菜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②治睾丸肿大:假荔枝根与野腰子同煮服。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
临床应用
止痛:以假荔枝根、茎、叶制成多种剂型应用。煎剂:以生药900克制成煎液1000毫升,成人每次服10~20毫升。胶囊剂:每粒含药粉0.15~0.25克,每次服6~8粒。注射剂:每毫升含药0.25克,肌肉注射每次2~4毫升。临床以上述剂型观察术后伤口痛及风湿性关节炎、骨关节损伤、胆道蛔虫、脉管炎、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共126例,结果有52例于30分钟内完全止痛,且药效维持2小时以上;53例在30分钟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有所改善;21例经30分钟以上仍无镇痛作用。副作用:少数有轻度头昏、恶心或出汗等现象,未见其他不良反应。
另有用野木瓜注射剂治疗痛经60例,结果显效(用药后30分钟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)26例,好转(用药后30分钟内疼痛减轻)20例,无效14例;总有效率76.7%。初步观察,对伴有炎症的继发性疗效较差,对急性发作的痛经比慢性、持续性或轻度痛经镇痛效果好。部分患者于镇痛的同时产生一定的镇静效果。用法:于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期间疼痛发作时,肌肉注射野木瓜针剂2毫升(含生药10克)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蔗
- 光叶密花豆
- 岗梅叶
- 桂花子
- 甘青雪莲花
- 光叶海桐叶
- 硬叶女娄菜
- 姜石
- 广玉兰
- 鳢鱼
- 大枣
- 芸薹子油
- 瓜蒌子
- 谷木
- 干蕨鸡
- 甘露子
- 菰米
- 葛花
- 广西狗牙花
- 广香藤
- 金刚一棵蒿
- 枸骨根
- 金橘
- 牯牛卵囊
- 豇豆壳
- 广西十大功劳
- 金丝莲
- 杠板归
- 柑
- 金樱花
- 桂竹糖芥
- 金毛七
- 浆水
- 狗蹄
- 九节莲
- 九龙盘
- 甘青铁线莲
- 光叶海桐根
- 假酸浆花
- 冠唇花
- 广西花点草根
- 杠木
- 栝楼茎叶
- 甘菊
- 粗糠柴
- 粳谷奴
- 聚叶虎耳草
- 甘蔗皮
- 疳积药
- 刚竹
- 大红菇
- 栝楼子
- 桂树根
- 箭杆风
- 光刺兔唇花
- 感应草
- 蛤蜊
- 巴豆叶
- 枸骨叶
- 桂花枝
- 榉树叶
- 瓜子莲
- 光叶巴豆树
- 光叶石楠
- 假蒟
- 公鸡头叶
- 广防己
- 橄榄根
- 箭刀草
- 甘青青兰
- 菰根
- 公英叶风毛菊
- 蛤蜊肉
- 及己
- 酒饼婆
- 蘘荷
- 狗尾花
- 狗脊
- 光板猫叶草
- 蒺藜根
- 功劳根
- 勾儿茶
- 尖叶铁扫帚
- 桂木根
- 狗肉
- 伽果
- 皋芦
- 功劳子
- 功劳木
- 干贝
- 甘草
- 甘草头
- 甘蕉根
- 菊花暗消
- 刚毛香茶菜
- 橄榄核
- 瓜蒂
- 观音茶
- 干蟾
- 广东土牛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