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荔枝根
《*辞典》:假荔枝根
拼音注音
Jiǎ Lì Zhī Gēn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
来源
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的根或根皮。
原形态
野木瓜,又名:假荔枝、绕绕藤、沙藤。
常绿木质藤本。茎枝无毛。掌状复叶,互生;小叶5~7,近革质,椭圆形、长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,长5~10厘米,宽2~5厘米,基部近圆形,先端短渐尖,下面有白粉;小叶柄长1~4厘米;叶柄长5~12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同型,具异臭,成腋生总状花序;无花瓣;萼片6,披针形,长达1.6厘米,内轮3枚较小,绿色带紫;雄花雄蕊6,甚短于萼片,花丝合生;雌花心皮3,具蜜腺6,不孕雄蕊极小。浆果椭圆形,长约5厘米,熟时橙黄色至紫红色。花期4~6月。果期7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林缘及灌丛中。分布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药理作用
①镇痛作用
将本植物主主干、分枝、叶、全植物,用水提取酒精沉淀法分别制备注射剂,以小白鼠扭体反应及热板法实验,均证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,镇痛持续时间较吗啡长。
②镇静作用
注射剂对小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,并能减弱安钠咖的运动性兴奋,但不能延长蟾蜍的脊髓反射。
③解痉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位肠管,大鼠离体子宫均表现抑制作用,并能拮抗乙酰胆碱及垂体后叶素的子宫收缩作用。
毒性
以人用量的530倍给予小鼠,亦无严重毒性反应,说明此制剂安全范围较大。
功能主治
治腋痈,睾丸肿大,痛经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,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腋痈:干燥的假荔枝根皮(去栓皮,切碎)一两,红糖二至三两,烧酒半斤。装瓶,放温汤内烫浸一小时后,取出澄清,每日三餐前各服一次.每次服三两。可酌量增减,服至病愈为止。忌食酸、辣、芥菜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②治睾丸肿大:假荔枝根与野腰子同煮服。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
临床应用
止痛:以假荔枝根、茎、叶制成多种剂型应用。煎剂:以生药900克制成煎液1000毫升,成人每次服10~20毫升。胶囊剂:每粒含药粉0.15~0.25克,每次服6~8粒。注射剂:每毫升含药0.25克,肌肉注射每次2~4毫升。临床以上述剂型观察术后伤口痛及风湿性关节炎、骨关节损伤、胆道蛔虫、脉管炎、骨折等引起的疼痛共126例,结果有52例于30分钟内完全止痛,且药效维持2小时以上;53例在30分钟内疼痛明显减轻或有所改善;21例经30分钟以上仍无镇痛作用。副作用:少数有轻度头昏、恶心或出汗等现象,未见其他不良反应。
另有用野木瓜注射剂治疗痛经60例,结果显效(用药后30分钟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)26例,好转(用药后30分钟内疼痛减轻)20例,无效14例;总有效率76.7%。初步观察,对伴有炎症的继发性疗效较差,对急性发作的痛经比慢性、持续性或轻度痛经镇痛效果好。部分患者于镇痛的同时产生一定的镇静效果。用法:于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期间疼痛发作时,肌肉注射野木瓜针剂2毫升(含生药10克)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华东瘤足蕨
- 苦碟子
- 无患子中仁
- 木绣球茎
- 水皂角子
- 邪蒿
- 圆叶娃儿藤
- 四轮香
- 榆白皮
- 香叶树
- 楮皮间白汁
- 欧绵马
- 驴蹄草
- 光素馨
- 姜叶
- 阿氏蒿
- 阔叶麦冬
- 皱叶变豆菜
- 橘皮
- 山牛毛毡
- 鹄绒毛
- 南方露珠草
- 粗榧枝叶
- 百舌鸟
- 野草香
- 牛脾
- 大麦醋糟
- 锯齿王根
- 岭南杜鹃
- 翻天红
- 香皮树
- 南方六道木
- 獐耳细辛
- 野芫荽
- 海蕴
- 豆油
- 抚松乌头
- 千叶独活根
- 五香藤
- 翼首草
- 狗心
- 可爱花
- 博落回
- 昆明鸡血藤根
- 姜黄草
- 梓菌
- 华东木蓝
- 土连翘
- 梁王茶
- 龙须菜
- 杜松
- 翠雀花
- 砖子苗
- 尖齿耳蕨
- 草灵脂
- 青竹标根
- 刺蓬花
- 白鹇
- 黄荆
- 金丝莲
- 金箔
- 水石油菜
- 青香藤
- 矩叶大青
- 过路惊
- 肺心草
- 水葫芦根
- 山漆树
- 罗盖叶
- 苦豆子
- 地红子根
- 小赤麻根
- 豪猪肉
- 自扣草
- 铁苋菜
- 芋梗
- 木瓜枝
- 散血芹
- 野漆树叶
- 豆列当
- 偷筋草
- 红背酸藤
- 栾樨
- 直立百部
- 毡盖木耳
- 垂丝海棠
- 野巴子
- 补血薯
- 野海棠
- 花椒根
- 饱饭花枝叶
- 蓖麻子
- 蝤蛑
- 补血草
- 蚌兰叶
- 闭鞘姜
- 虫牙药
- 匐地风毛菊
- 黑面叶
- 苏木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