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子
《中华本草》:桂花子
拼音注音
Guì Huā Zǐ
别名
桂花树子、四季桂子
出处
出自《江苏药材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anthus fragrans (Thunb.)Lour.[Olea fragrans Thunb.]采收和储藏:4~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用温水浸泡后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或灌木,最高可达18m。树皮灰褐色。小枝黄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,叶柄长0.8-1.2cm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4.5cm,宽2.6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,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,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。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,或近于帚状,每腋内有花多朵;苞片2,宽卵形,质厚,长2-4mm,具小尖头,基部合生;花梗细弱;花极芳香;花萼钟状,4裂,长约1mm,裂片稍不整齐;花冠裂片4,黄白色、淡黄色、黄色或橘红色,长3-4mm,花冠管仅长0.5-1mm;雄蕊 2,着生于花冠管中部,花丝极短,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;雌蕊长约1.5mm,花柱长约0.5mm。果歪斜,椭圆形,长1-1.5cm,呈紫黑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多有栽培。原产我国西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果实黑色或紫黑色,长卵形,长1.5-2cm,直径0.7-0.9cm。果核紫红色,具有突起的棱线6-8条,胞间开裂,内含种子1颗,圆锥形,长1.2-1.3cm,直径约0.5cm,种皮黄色,种仁类白色,油质性。
性味
甘;辛;性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行气止痛。主胃寒疼痛;肝胃气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10g.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汇编》:治心痛。2.《江苏药材志》:暖胃,平肝,益肾,散寒,止哕。民间用作止痛剂,治肝胃气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桂花子
拼音注音
Guì Huā Zǐ
别名
桂花树子、四季桂子(《江苏药材志》)。
出处
《江苏药材志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干燥果实。4~5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,用温水浸泡后,晒干。
生境分布
主产江苏。
形状
干燥果实呈长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~2厘米,直径7~9毫米;表面棕色或紫棕色,有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皱纹;基部有果柄痕,有时可见细果柄及皿状宿萼。外果皮菲薄,易脱落,露出淡黄棕色的果核,其表面具不规则的纵沟纹;内果皮带韧性,易剥开,通常含种子1枚(另一胚珠一般不发育,偶有含种子2枚的)。种子呈长卵形,长1.2~1.5厘米,直径约5毫米,灰棕色,有略凹下的棕色脉纹,腹面附有长卵形薄膜状中隔;胚乳坚硬肥厚,黄白色,富油质,胚细长,微有香气。种子味苦。以身干、子粒饱满、色橙黄、不霉者佳。
化学成分
含脂肪油,出油率达11.9%。
性味
《江苏药材志》:"甘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:"治心痛。"
②《江苏药材志》:"暖胃,平肝,益肾,散寒,止哕。民间用作止痛剂,治肝胃气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4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二色补血草
- 椴树根
- 防己
- 豆瓣七
- 独叶岩珠
- 甜瓜
- 土白芨
- 土白蔹
- 青蒿根
- 钓鱼秆
- 分枝火绒草
- 土三七
- 鹅掌楸根
- 单花鸢尾
- 广香藤
- 土燕窝
- 钓杆柴
- 杜鹃花叶
- 滇獐牙菜
- 天目琼花
- 跌破勒
- 杜茎山
- 杜衡
- 鹅掌楸
- 天仙子
- 土羌活
- 藤黄连
- 铁树花
- 粉绿藤
- 煅石膏
- 短叶锦鸡儿
- 天葵草
- 团花
- 枸骨叶
- 淡竹叶
- 铁海棠花
- 电灯花
- 腐婢根
- 干蟾
- 风叶藤
- 甜果藤
- 甜瓜茎
- 檀香泥
- 钝齿青荚叶
- 鹅不食草
- 柠条根
- 桐叶
- 功劳根
- 甜瓜花
- 豪猪毛刺
- 峨眉石凤丹
- 萼果香薷
- 二仙桃
- 蜂蜡
- 苦竹叶
- 蝮蛇骨
- 太阳针
- 鹌鹑
- 跌破竻
- 雕爪
- 痰火草
- 葶苈子
- 枸橘叶
- 蜂蝇
- 伽喃香
- 肥肉草
- 关公须
- 钓樟根皮
- 滇山茶
- 天花粉
- 方蟹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光杆琼
- 牛奶树
- 二色内风消
- 甜叶菊
- 天雄
- 太子参
- 桐油
- 福参叶
- 天茄子
- 豆蔻花
- 薄荷脑
- 条叶垂头菊
- 蝶兰
- 关苍术
- 枸橘核
- 二叶舌唇兰
- 肺心草
- 粉菝葜
- 饭包草
- 杜鹃
- 树头菜
- 淡竹壳
- 糖橘红
- 太阳海星
- 西北莸
- 豆腐泔水
- 通肠香
- 檀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