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叶石楠
《中华本草》:光叶石楠
拼音注音
Guānɡ Yè Shí Nán
别名
千年红、石眼树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光叶石楠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tinia glabra (Thunb.)Maxi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,切丝。
原形态
光叶石楠,常绿乔木,高3-5m,可达7m。老枝灰黑色,无毛,皮孔棕黑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1-1.5cm,无毛;叶片革质,细长时及老时皆呈红色,椭圆形、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5-9cm,宽2-4cm,有稀疏浅钝细锯齿,两面无毛。花两性;复伞房花序顶生,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;花直径7-8mm;萼筒杯状,无毛;萼片5,三角形;花瓣5,白色 ,倒卵形,反卷,内面近基部有白色绒毛。基部有短爪;雄蕊20,花柱离生,下部合生。梨果卵形,长约5mm,红色,无毛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800m的山坡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浇灌、安徽,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叶椭圆形、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5-9cm,宽2-4c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此细锯齿,两面均无毛;叶柄长0.5-1.5cm,无毛。叶革质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叶含正烷烃(n-alkane),氢氰酸,苯甲醛(benzaldehyde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表无羁萜醇(epifridelinol)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消肿止痛。主小便不利;跌打损伤;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节三七
- 地乌
- 柏根白皮
- 白豆
- 鹅掌楸根
- 小罗伞
- 狼毒
- 木瓜核
- 楠藤
- 黑头草
- 分枝火绒草
- 山柑算盘子
- 路郎鸡
- 龙舌草
- 火焰草
- 野芋叶
- 树腰子
- 芸香
- 山荸荠
- 桦褶孔
- 黄花鸢尾
- 海藻
- 鼠舌草
- 山菠萝根
- 南赤瓟
- 沙漠嘎
- 海南三七
- 山蚂蝗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八宝镇心丹
- 石栗子
- 芫荽茎
- 瑞香花
- 麦撇花藤
- 古钮菜
- 附子
- 荷蒂
- 功劳叶
- 野山蚂蟥
- 地钱
- 伤寒头
- 熊掌
- 金钮扣
- 黄栎
- 满江红根
- 鞘菝葜
- 木香花
- 马比木
- 多蕊蛇菰
- 牛胆参
- 生姜汁
- 胡桃仁
- 鸢油
- 菊花脑
- 黄蜀葵
- 猕猴桃藤
- 杜鹃花果实
- 毛叶轮环藤
- 麦刺藤叶
- 朴树皮
- 野梧桐
- 杏仁
- 海韭菜
- 小红蒜
- 白背枫
- 吉林乌头
- 对节叶
- 挖耳草根
- 熊骨
- 苦草
- 蒲公英
- 山吴萸果
- 柞木枝
- 木本远志
- 鸭嘴花
- 柚花
- 蜣螂
- 三对叶丹参
- 麝香壳
- 下果藤
- 通脉丹
- 野木瓜
- 大狗尾草
- 大风药
- 吹风藤
- 木瓜
- 醋
- 蟋蟀
- 鹳骨
- 马桑根
- 红花青藤
- 滇常山花
- 红景天
- 管南香
- 黄花香茶菜
- 蚕豆茎
- 滇丹参
- 乌榄叶
- 荠菜子
- 笔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