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齿
《中华本草》:狗齿
拼音注音
Gǒu Chǐ
别名
狗
英文名
Dog's teeth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狗的牙齿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,敲下牙齿,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家狗,狗是家畜之一。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,体格匀称。鼻吻部较长,眼呈卵圆形,两耳或坚或垂。四肢科研矫健,前肢5趾,后肢4趾。具爪,但爪不能伸缩。尾呈环形或镰刀形。狗为肉食性动物,因长期驯化的结果,已变为杂食性动物,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,记忆力很强,奔跑迅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狗的繁殖每年1-2次,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。一般2-3只,多至12只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含水分10.97-11.89%,钙25.99-27.60%,镁0.73-0.78%,氯0.17-0.19%,钾0.15%,钠0.94-1.05%,磷酸根38.94-39.21%,碳酸根4.50%。氟最高含量可达0.3%,最低仅0.022%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平
归经
肺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镇痉;祛风;解毒。主癫痫;风痱;发背;痘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磨汁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主癫痫寒热,卒风靡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理小儿客杵,烧入用。3.《医学入门》:主癫痫,痘疹。4.《本草纲目》:磨汁,治犬痫。烧研醋和,敷发背及马鞍疮。同人齿烧灰,汤服,治痘疮倒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狗齿
拼音注音
Gǒu Chǐ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狗的牙齿。
化学成分
含水分10.97~11.89%,钙25.99~27.60%,镁0.73~0.78%,氯0.17~0.19%,钾0.15%,钠0.94~1.05%,磷酸根38.94~39.21%,碳酸根4.50%。氟最高含量可达0.3%,最低仅0.022%。牙齿所含成分,因其种类(如门齿、臼齿等)、部位(如外层、内层等)之不同,而有差异。
性味
①《别录》:"平。"
②《纲目》:"平,微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癫痫,发背。
①《别录》:"主癫痫寒热,卒风痱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理小儿客忤,烧入用。"
③《医学入门》:"主癫痫,痘疹。"
④《纲目》:"磨汁,治犬痫。烧研醋和,敷发背及马鞍疮。同人齿烧灰,汤服,治痘疮倒陷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磨汁或烧灰研末。外用:烧灰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雄
- 石南
- 猪脬
- 卷茎蓼
- 山乌桕
- 大伸筋
- 三钻风
- 鲥鱼
- 黍根
- 土藁本
- 五灵脂
- 一颗血
- 榆蘑
- 巴豆树根
- 岗边菊
- 山大烟
- 木荷叶
- 小蓟
- 毛木树皮
- 铃铃草
- 大黄蜂子
- 野三七
- 秤砣梨
- 扁豆花
- 土贝母
- 穿破石
- 三白草根
- 地锦苋
- 臭节草根
- 石脑油
- 仙鹤草
- 木豆叶
- 茎花来江藤
- 僵蚕
- 蜇虫
- 坡参
- 棘叶
- 海州骨碎补
- 臭威灵
- 桐皮
- 臭矢菜
- 黄花倒水莲
- 石燕
- 白垩
- 苦豆子
- 革耳
- 兔耳子草
- 树扁竹
- 太白三七
- 薜荔
- 石指甲
- 荭草
- 松节油
- 野芋实
- 岩乌头
- 狗牙根
- 地笋
- 达仑木
- 王母钗
- 石鲫
- 戟叶石苇
- 花生油
- 三枝枪
- 冰草根
- 大靛根
- 金盏草
- 蜗牛壳
- 浮石
- 老鸦糊
- 石蕊
- 八角枫花
- 陈仓米
- 丝瓜花
- 橙子皮
- 旋花
- 腊梅
- 独花兰
- 云南双盾木
- 单花鸢尾子
- 红地榆
- 猫毛草
- 山梗菜
- 牦牛角
- 牛鼻栓
- 榈木
- 大枣
- 鼠李根
- 高良姜
- 鸭脚蓼
- 山羊角
- 条叶垂头菊
- 柃寄生
- 芒
- 沙生风毛菊
- 自事口草
- 金雀儿
- 栾犀
- 小蜡树
- 黑龙串筋
- 中间骨牌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