橄榄仁
《*辞典》:橄榄仁
拼音注音
Gǎn Lǎn Ré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种仁。收集果核,击碎核壳,取出种仁,晒干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淡。"
功能主治
润燥,解鱼、酒毒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研敷唇吻燥痛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润肺,解酒,解鱼虫毒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润肺,解毒,杀虫,稀痘,制鱼腥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橄榄仁
拼音注音
Gǎn Lǎn Rén
英文名
seed of White canarium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(Lour.) Raeusch.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arium album (Lour.) Raeusch.[Pimela alba Lour.]采收和储藏:收集果核,击碎核壳,取出种仁,晒干。
原形态
橄榄 常绿乔木,高10-20m。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。树皮淡灰色,平滑;幼枝、叶柄及叶轮均被极短的柔毛,有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15-30cm;小叶11-15,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偏斜,全缘,秃净,网脉两面均明显,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,略粗糙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与叶等长或略短;萼杯状,3浅裂,稀5裂;花瓣3-5白色,芳香,长约为萼之2倍;雄蕊6,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;雌蕊1,子房上位。核果卵形,长约3cm,初时黄绿色,后变黄白色,两端锐尖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,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润燥;醒酒;解毒。主口唇燥痛;醉酒;鱼、蟹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开宝本草》:研敷唇吻燥病。2.《医林纂要》润肺,解酒、解鱼虫毒。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润肺,解毒,杀虫,稀痘,制鱼腥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根辣
- 砧草
- 石韦
- 牙新渊
- 冬菇
- 竹节人参叶
- 云牛膝
- 野菱根
- 变叶榕
- 干旱毛蕨
- 桂丁
- 冻青叶
- 一叶萩
- 总状绿绒蒿
- 广西过路黄
- 祖司麻
- 华山参
- 紫弹树枝
- 构树
- 桂花露
- 洋虫
- 小黑药
- 藏羚角
- 紫荆根皮
- 胡麻叶
- 杂交景天
- 柘木
- 干苔
- 盐麸子
- 心不干
- 水麻
- 盐肤子
- 狗头芙蓉
- 冬瓜藤
- 展花乌头
- 黄麻梗虫
- 云杉球果
- 竹卷心
- 藏鮡胆
- 东北鼢鼠
- 沙枣胶
- 熊筋
- 一枝香
- 丁香蓼
- 一叶荻
- 星星草
- 黑皮青木香
- 中南星
- 紫八宝
- 灌木蒲桃
- 云南柴桂
- 菘菜
- 竹凌霄
- 木麻黄
- 硬皮马勃
- 红葵
- 硬皮褐层孔菌
- 大花细辛
- 凤眼果
- 獐骨
- 紫珠
- 云南仙人掌
- 北丝石竹
- 石枣子
- 雪乌
- 蒴藋
- 水椎木
- 野西瓜苗子
- 巴东岩白菜
- 红茴香叶
- 土党参
- 算盘子叶
- 素馨花
- 土圞儿
- 柠条籽
- 水虾草
- 药芹菜根
- 半边藕
- 胡黄连
- 海螺壳
- 青酒缸
- 野鸦椿皮
- 胡颓子叶
- 杯苋根
- 胡萝卜
- 华卫矛
- 米面蓊叶
- 红直当药
- 荨麻
- 十两叶
- 土半夏
- 辉葱
- 母猪藤
- 木姜子根
- 蟾蜍肝
- 细叶卷柏
- 火炭母草根
- 千金藤
- 油茶
- 野杜仲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