橄榄仁
《*辞典》:橄榄仁
拼音注音
Gǎn Lǎn Ré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种仁。收集果核,击碎核壳,取出种仁,晒干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淡。"
功能主治
润燥,解鱼、酒毒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研敷唇吻燥痛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润肺,解酒,解鱼虫毒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润肺,解毒,杀虫,稀痘,制鱼腥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橄榄仁
拼音注音
Gǎn Lǎn Rén
英文名
seed of White canarium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(Lour.) Raeusch.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arium album (Lour.) Raeusch.[Pimela alba Lour.]采收和储藏:收集果核,击碎核壳,取出种仁,晒干。
原形态
橄榄 常绿乔木,高10-20m。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。树皮淡灰色,平滑;幼枝、叶柄及叶轮均被极短的柔毛,有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15-30cm;小叶11-15,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偏斜,全缘,秃净,网脉两面均明显,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,略粗糙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与叶等长或略短;萼杯状,3浅裂,稀5裂;花瓣3-5白色,芳香,长约为萼之2倍;雄蕊6,插生于环状花盘外侧;雌蕊1,子房上位。核果卵形,长约3cm,初时黄绿色,后变黄白色,两端锐尖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,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润燥;醒酒;解毒。主口唇燥痛;醉酒;鱼、蟹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研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开宝本草》:研敷唇吻燥病。2.《医林纂要》润肺,解酒、解鱼虫毒。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润肺,解毒,杀虫,稀痘,制鱼腥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罐嘴菜
- 酸模叶
- 砖子苗
- 狗心
- 枸骨叶
- 筀笋
- 狗血
- 桂枝
- 党参
- 鸢油
- 鬼针草
- 山梅花
- 梗花雀梅藤
- 糕菜
- 狗毛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弓果藤
- 广布柳叶菜
- 桂皮紫萁
- 炮弹果
- 葛粉
- 鼠尾草
- 赶黄草
- 芥蓝
- 葛蔓
- 桂花露
- 葛菌
- 广枣
- 狗狗秧
- 伽果
- 皋芦
- 甘肃土当归
- 广防己
- 干檀香叶
- 桂丁
- 狗蚁草
- 狗屎花根
- 杯菊
- 橄榄露
- 桂花
- 广藤根
- 干冬菜
- 甘紫菜
- 棕榈皮
- 桂花岩陀
- 通骨消
- 普贤菜
- 狗哇花
- 方蟹
- 干苔
- 甘草头
- 老鼠耳
- 黄背草果
- 乌毛蕨贯众
- 庵摩勒
- 露兜簕
- 丁榔皮
- 香蒲
- 蓖麻蚕
- 黄藁本
- 全蝎
- 黄山鳞毛蕨根
- 青酒缸
- 肺形草
- 假酸浆
- 刺柄南星
- 杜鹃花果实
- 二叶舞鹤草
- 灯台树果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鳆鱼
- 螲蟷
- 杜楝
- 法罗海
- 粘毛黄花菍
- 桃金娘
- 高山唐松草
- 川木香
- 窝儿七
- 海狸香
- 铁丝灵仙
- 禾虫
- 宽叶独行菜
- 毒鱼藤
- 八月札
- 欧泽芹
- 猪肚木
- 三羽叉蕨
- 过山消
- 野辣烟
- 白金古榄
- 车桑子叶
- 鸡爪竻
- 鸬鹚肉
- 白石脂
- 铜锤玉带草
- 小龙胆草
- 钓鱼竿
- 马心
- 槐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