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橘叶
《中华本草》:枸橘叶
拼音注音
Gōu Jú Yè
别名
臭橘叶。
英文名
Leaf of Trifoliate-orang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uifoliata (L.)Raf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ncirus tuifoliata (L.)Raf.[Citrus trifoliata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枸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茎无毛;分枝多,小枝呈扁压状。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,长1-5cm,刺基部扁平。叶互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1-3cm,宽2-5mm;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-6cm,宽0.7-3cm,先端微凹或圆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明显小锯齿;侧生小叶较小,椭圆状卵形,基部稍偏斜,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,具半透明油腺点。花白色,具短柄,单生或成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,常先叶开放,有香气;萼片5,卵状三角形,长5-6mm;花瓣5,倒卵状匙形,长1.5-3cm,宽0.5-1.5cm;雄蕊8-20或更多,长短不等;雌蕊1,子房近球形,密被短柔毛,6-8室,每室具数枚胚珠,花柱粗短,柱头头状。柑果球形,直径2-5cm,熟时橙黄色,密被短柔毛,具很多油腺,芳香,柄粗短,宿存于枝上。种子多数。花期4-5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栽培于路旁、庭园作绿篱。资源分布:陕西、甘肃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多为三出复叶,小叶片卷曲,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1.5-5cm,宽1-3cm,先瑞圆或微凹,基部楔形,稍不对称,边缘有波形锯齿,上面暗黄绿色,主脉被疏短柔毛,下面发黄绿色,对光透视有多数透明腺点;总叶柄长0.5-3cm,具翼,宽3-5mm。微革质而脆。有特异香气,味辛辣、微苦。
化学成分
叶含枳属甙(poncirin),新枳属甙(neoponcirin),柚皮甙(naringin)和野漆树甙(rhoifolin)等黄酮化物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肺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理气止呕;消肿散结。主噎膈;反胃;呕吐;梅核气;疝气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鲜品30g;或炒研末,第次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茶谱》:嫩叶煎汤代茶,去风。2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行气,消结,止呕。治噎膈反胃,呕吐,口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枸橘叶
拼音注音
Gōu Jú Yè
别名
臭橘叶(《夏子益治奇疾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叶片。
化学成分
叶含枳属甙、新枳属甙、柚皮甙和少量野漆树甙。花含枳属甙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理气,祛风,消肿,散结。
①《茶谱》:"嫩叶煎汤代茶,去风。"
②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"行气,消结,止呕。治噎膈反胃,呕吐,口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;或炒研作散剂。
复方
①治下痢脓血,后重:枸橘叶、萆薢,等分,炒存性,研,每茶调下二钱服。又治喉瘘,消肿导毒。(《纲目》)
②治咽喉生疮,层层如迭,不痛,日久有窍出臭气,废饮食:臭橘叶,煎汤连服。(《夏子益治奇疾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骨头
- 路路通
- 白屈菜
- 独活
- 滇南寄生
- 桑叶露
- 樟脑
- 麒麟菜
- 稻槎菜
- 丁香油
- 硬叶女娄菜
- 柠檬根
- 九子不离母
- 浙雁皮
- 莿(木冬)
- 止泻木
- 熊筋
- 枳椇根
- 白子菜
- 鸭舌头
- 柞木根
- 苏木蓝
- 獭肝
- 贯众
- 矮脚苦蒿
- 毒蛆草
- 刺沙蓬
- 蝇子草
- 白叶藤
- 半枫荷
- 金花树
- 虫实
- 油柑根
- 青葙
- 大马蹄蕨
- 细叶桉果
- 大虎耳草
- 草石蚕
- 虎杖叶
- 锥螺壳
- 冬葵叶
- 钭叶榕
- 片姜黄
- 春不见
- 石吊兰
- 短瓣花
- 黄瓜皮
- 厚皮香
- 松木皮
- 二色补血草
- 牦牛胆结石
- 矮叶书带蕨
- 大鱼鳅串
- 狗响铃
- 牛耳大黄
- 大金钱草
- 单体蕊黄芪
- 滇白芷果
- 大金香炉
- 短叶蹄盖蕨
- 带叶报春花
- 铜棒锤
- 光杆琼
- 狗头芙蓉
- 广藿香
- 香油罐
- 滇南马钱
- 满山红油
- 大树甘草
- 炮掌果
- 带刺马鞭
- 胖血藤
- 震天雷
- 多枝婆婆纳
- 乳白香青
- 东风橘根
- 红马蹄草
- 大叶香薷
- 南瓜瓤
- 卷柏
- 中华石楠果
- 芭茅
- 碎米荠
- 钉耙七
- 鱵鱼
- 杜仲
- 牛心果
- 埋博树
- 地瓜子
- 老鸦胆叶
- 猕猴骨
- 蝶兰
- 麻鱼肉
- 大金刀
- 狐狸尾
- 豆渣树
- 青羊角
- 鲤鱼
- 盐肤子
- 香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