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脂
《中华本草》:羊脂
拼音注音
Yánɡ Zhī
英文名
Goat or sheep fat
出处
出自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宰羊时部腹取脂肪,置锅内煎熬,滤出油脂,冷却。
原形态
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2.绵羊,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。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,最小不过20kg,最大可达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样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无角;有的仅雄性有角。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,具有两层: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,内层为纤细的绒毛,藉以保温。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。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,开口于前部。具有泪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2.为饲养家畜之一,品种多达300余种。群居动物,以草类粉良。怕热不怕冷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。2.分布几遍全国,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。
化学成分
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,羊脂以甘油酯(glycerin ester)为主,含饱和脂肪酸,主要是棕榈酸(palmitic acid)及硬脂酸(stearic acid),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;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(oleic acid)及少量亚油酸(linoleic acid)。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:肉豆蔻酸4.0(3.8)%,棕榈酸28.3(27.8)%,硬脂酸13.5(14.7)%,十六碳烯酸(hexadecenoic acid)0.8(2.0)%,油酸50.8(46.3)%,十八碳二烯酸(octadecadienoic acid)1.9(4.8)%,C20-C22不饱和脂酸0.7(0.6)%。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%以下。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,但羊脂比较坚硬,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心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虚;润燥;祛风;解毒。主虚劳赢瘦;久痢;口干便秘;肌肤皲皱;痿痹;赤丹肿毒;疮癣疮疡;烧烫伤;冻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烊化冲,30-60g ,或煮粥,或入煎剂。外用:适量,熬膏敷。
注意
外感未解及痰热内盛者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千金·食治》:生脂:止下痢脱肛,去风毒,妇人产后腹中绞痛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游风。3.《纲目》:熟脂:主贼风痿痹,辟瘟气,止劳痢,润肌肤。杀虫,治疮癣。入膏药,透肌肉经络,彻风热毒气。4.《本经逢原》:羊脂,生主下痢脱肛,取润以导之,补中寓泻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羊脂
拼音注音
Yánɡ Zhī
别名
绵羊脂
来源
偶蹄目牛科绵羊Ovis aries L.,以绵羊腹内脂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。
功能主治
可做软膏基础原料。
备注
[b]羊毛脂[/b]:为软膏基质。
[b]羊毛醇[/b]:可为乳化剂,油膏基质及制造维生素和激素的原料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羊脂
拼音注音
Yánɡ Zhī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脂肪油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化学成分
含饱和脂肪酸,主要是棕榈酸及硬脂酸,也含少量的肉豆蔻酸;不饱和脂酸主要是油酸,也含少量的亚油酸。绵羊体脂的脂肪酸组成为:肉豆蔻酸4.0(3.8)%,棕榈酸28.3(27.8)密,硬脂酸13.5(14.7)彩,呷·六碳烯酸0.8(2.0)%,油酸50.8(46.3)%,十八碳二烯酸1.9(4.8)%,C20~C22不饱和脂酸0.7(0.6)%。脂肪的不皂化物多在1%以下。羊脂成分与牛脂相似,但羊脂比较坚硬,即含高级饱和脂酸甘油酯较多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纲目》:"甘,热,无毒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甘,温。"
功能主治
补虚,润燥,祛风,化毒。治虚劳羸瘦,肌肤枯憔,久痢,丹毒,疮癣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生脂:止下痢脱肛,去风毒,妇人产后腹中绞痛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游风并黑皯。"
③《纲目》:"熟脂:主贼风痿痹,辟瘟气,止劳痢,润肌肤。杀虫,治疮癣。入膏药,透肌肉经络,彻风热毒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烊化冲。外用:熬膏敷。
注意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外感不清,痰火内盛者均忌。"
复方
①治产后诸病羸瘦:生地黄汁一升,生姜汁五升,羊脂二斤,白蜜五升。上四味,先煎地黄汁,令余五合。下羊脂煎,减半。次下姜,次下蜜,令如饴状。空肚,酒一升,取煎如鸡子大,投酒中饮,日三。(《古今录验方》地黄羊脂煎)
②治虚劳口干:羊脂如鸡子大,醇酒半升,枣七枚(擘),合渍七日,取枣食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卒汗不止:牛、羊脂,温酒频化服之。(《外台》)
④治诸久痢不差:羊脂、蜡、阿胶各二两,黍米二升。上四味,合煮作粥,一服令尽。(《千金方》)
⑤治妊娠下痢:羊脂如棋子大十枚,温酒一升,顿服之,日三。(《千金方》)
⑥治赤流肿丹毒:以羊脂煎了,摩之。得青羊脂最良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小儿口疮:羊脂煎薏苡根涂之。(《活幼心书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江蓠
- 红花小独蒜
- 鬼笔
- 弹裂碎米荠
- 詹糖香
- 猫皮毛
- 毛叶柿叶
- 文竹
- 庐山楼梯草
- 茉莉花
- 落霜红根
- 由跋
- 辫子草根
- 大泡通叶
- 粗茎罗锅底
- 白鱼尾果
- 铧头草
- 黑果拨毒散
- 鲨鱼肉
- 海龟胶
- 麻鱼胆
- 五倍子苗
- 石螃蟹
- 榕须
- 南蛇竻苗
- 北细辛
- 盒果藤
- 锈毛络石
- 圆叶锦葵根
- 中间骨牌蕨
- 深山不出头
- 桑耳
- 地膜香
- 黄麻子
- 白马骨根
- 转心莲
- 藤乌
- 蜘蛛蜕壳
- 藏青果
- 秦艽
- 千金花
- 木蹄
- 路郎鸡
- 地茄子
- 金刚散
- 肿柄菊叶
- 昆明堵喇
- 大头狗
- 走马芹
- 落花生枝叶
- 大头艾纳香
- 牡丹花
- 土千年健叶
- 紫香薷
- 雪灵芝
- 震天雷
- 栗毛球
- 土常山
- 紫雪花
- 自事口草
- 藁本
- 矮地茶
- 山皮条
- 紫靛
- 芦荟花
- 尖尾风根
- 天文草
- 羊奶果
- 五除叶
- 石楠
- 宜梧叶
- 芦叶
- 针刺铁仔
- 豆腐浆
- 生姜皮
- 水芙蓉
- 掐不齐
- 黄荆
- 小花梾木
- 海南三七
- 大田基黄
- 路路通
- 水细辛
- 紫铜矿
- 青麸杨根
- 钩苞大丁草
- 大叶菜
- 梓菌
- 狗母鱼
- 自扣草
- 锥连栎
- 牛脾
- 锥栗果壳
- 卜芥
- 錾菜
- 刺梨根
- 血苋
- 紫金砂
- 玉簪
- 苎麻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