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骨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枸骨树皮
拼音注音
Gǒu Gǔ Shù Pí
英文名
Bark of Chinese Holly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.ex Paxt.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cornuta Lindl.ex Pax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剥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8m。树皮灰白色,平滑。叶硬革质,长椭圆状四方形,长4-8cm,宽2-4cm,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,中央刺齿反曲,基部平截,两侧各有1-2个刺齿,先端短尖,基部圆形,表面深绿色,有光泽,背面黄绿色,两面无毛。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,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;花黄绿色,4数;萼杯状,细小;花瓣向外展开,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约2.5mm,宽约1.5mm,基部合生;雄蕊4枚,花丝长约3mm;子房4室,花柱极短。核果浆果状,球形,熟时鲜红色,直径4-8mm;分核4颗,骨质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谷地、溪边木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咖啡碱、皂甙、鞣质、苦味质、淀粉。
性味
微苦;凉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肝肾;强腰膝。主肝血不足;肾脚痿弱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浸酒,补腰脚令健。2.《本草从新》:补阴,益肝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枸骨树皮
拼音注音
Gǒu Gǔ Shù Pí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。
原形态
形态详"枸骨叶"条。
化学成分
含咖啡碱、皂甙、鞣质、苦味质、淀粉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微苦,凉,无毒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微苦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浸酒,补腰脚令健。"
②《本草从新》:"补阴,益肝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挂兰
- 水龙骨
- 梗花雀梅藤
- 干姜
- 广藤根
- 构皮麻
- 广东金钱草
- 桂木干
- 干苔
- 菖蒲叶
- 杠香藤
- 广西过路黄
- 黄花忍冬
- 干岩矸
- 构菌
- 广东耳草
- 广枣
- 构树
- 干地黄
- 荜茇
- 穗花杉根
- 土桂皮
- 肾子草
- 土良姜
- 土千年健叶
- 苏铁叶
- 土牛党七
- 色赤杨
- 屈头鸡
- 土燕窝
- 天文草
- 神香草
- 天星藤
- 石香葇
- 苏铁蕨
- 蒴藋赤子
- 粟芽
- 土远志
- 穇子
- 碎米蕨
- 黑节草
- 团叶鳞始蕨
- 碎米柴
- 唐松草
- 土人参
- 算盘子根
- 土大香
- 苏木
- 菘菜子
- 土人参叶
- 团叶槲蕨
- 团花龙船花
- 舒戛千里光
- 土大黄叶
- 石龙刍根
- 栝楼子
- 兔儿风
- 土圞儿
- 蒴莲
- 碎兰花根
- 龙棕
- 蛇地钱
- 绳藻
- 神仙掌花
- 土半夏
- 土当归
- 苏黄耆
- 莎草
- 土色牛肝菌
- 舌状蜈蚣藻
- 粟米
- 天山堇菜
- 苏铁果
- 硕苞蔷薇
- 金老梅枝
- 土红苓
- 牛尾菜
- 莎木面
- 肾果小扁豆
- 胜红蓟
- 石风车子叶
- 天水蚁草
- 土瓜狼毒
- 穇穗莎草
- 蓍实
- 砂仁花
- 土百部
- 土大黄
- 石风丹
- 石韦根
- 蓑草
- 台湾肺形草
- 土茯苓
- 土木香
- 砂漏芦根
- 兔耳子草
- 虱草花
- 吐烟花
- 塔黄
- 台湾牛奶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