菰根
《中华本草》:菰根
拼音注音
Gū Gēn
别名
苽封、菰蒋根
英文名
Rhizome of Fewflower Wildric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;陶弘景:菰根亦如芦根,冷利复甚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菰的根茎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ania caduciflora (Turcz.ex Trin.) Hand.-Mazz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菰,多年生草本,常有根茎。秆直立,高90-180cm。叶鞘肥厚,长于节间,基部者常有横脉纹;叶舌膜质,略成三角形,长达15mm;叶片扁平而宽广,表面粗糙,背面较光滑,长30-100cm,宽10-20mm。圆锥花序大型,长30-60cm,分枝多簇生,开花时上举,结果时开展;雄小穗长0-15mm两侧多少压扁,常带紫色,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,脱节于小穗柄上,惟其柄较细弱;颖退化不见;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,并有5脉,厚纸质;花药6-9mm;雌小穗长15-25mm,外稃有芒长15-30mm,内稃与外稃同质,常均有3脉,为外稃所紧抱;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。颖果圆柱形,长约10mm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根茎呈压扁的圆柱形,已切成短段。直径0.6-1.8cm。表面棕黄色或金黄色,有环状突起的节,节上有根痕及芽痕,节间有细纵皱纹。体轻,质软而韧。断面中空,周壁厚约1mm,有排列成环的小孔。无臭,味淡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功能主治
除烦止渴;清热解毒。主消渴;心烦;小便不利;小儿麻疹高热不退;黄疸;鼻衄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60-90g;或绞汁。外用:适量,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汤火所的未成疮者:菰蒋根洗去土,烧灰。鸡子黄和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②治毒蛇啮:菰草根灰,取以封之。(《广济方》)③治暑热腹痛:鲜菰根二至三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养生要集》:除胸中烦,解酒,消食。2.《别录》:主肠胃痈热,消渴,止小便利。3.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:治心脏病等,或作利尿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菰根
拼音注音
Gū Gēn
别名
苽封(《淮南子》),菰蒋根(《补缺肘后方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菰的根茎及根。
性味
甘,寒。
①《养生要集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别录》:"甘,大寒。"
功能主治
治消渴,汤火伤。
①《养生要集》:"除胸中烦,解酒,消食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肠胃痼热,消渴,止小便利。"
③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:"治心脏病等,或作利尿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者2~3两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:菰蒋根洗去土,烧灰,鸡子黄和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毒蛇啮:菰蒋草根灰,取以封之。(《广济方》)
③治暑热腹痛:鲜菰根二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番红花
- 岩茴香
- 羊山刺
- 白龙头
- 水火麻
- 球衣藻
- 南瓜
- 牛乳
- 光刺兔唇花
- 牛大力
- 岩指甲花
- 柠檬桉树脂
- 刚竹
- 西北莸
- 华南紫萁
- 蓟罂粟子
- 见血飞
- 伽果
- 穗花蛇菰
- 狗肉
- 小广藤
- 干贝
- 瓜蒌
- 假辣蓼
- 皱巴坚螺
- 红娘子
- 狗骨
- 一碗水
- 光果南蛇藤
- 狗脑
- 心叶忽布
- 树火麻
- 福建柏
- 一枝香
- 兰花参
- 柞木叶
- 山樱桃
- 西藏野樱桃
- 吊吊果
- 全光菊
- 药茴香
- 挂兰
- 女萎
- 地棠花
- 鹦鹉
- 湖北桑寄生
- 阴阳枫
- 木槿皮
- 鼠妇画眉草
- 岩枣树
- 六曲
- 土槿皮
- 兔骨
- 构树
- 朱唇
- 藤碎补
- 独叶一枝花
- 真藓
- 海龙
- 瓜螺
- 甘薯
- 葛枣
- 橄榄根
- 楠木
- 美丽桐
- 野柿花
- 白头翁
- 念珠根黄芩
- 艾片
- 棕榈根
- 合欢花
- 鳖甲
- 山核桃仁
- 麻叶荨麻
- 古柯
- 乌龟
- 酸不溜
- 泽泻实
- 小罗伞
- 莲座叶通泉草
- 釜脐墨
- 狗胆
- 羊蹄草
- 野黄麻
- 广东土南星
- 羊舌树
- 覆盆子
- 小花花椒
- 酒酿
- 牯岭凤仙花
- 飞蛾树
- 鼠曲草
- 桂丁
- 葛藟
- 迎春花叶
- 河豚子
- 饭团根
- 马陆
- 龟血
- 柽柳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