拐芹
《中华本草》:拐芹
拼音注音
Guǎi Qín
别名
紫金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拐芹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未开花前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拐匠 多年生草本,高0.5-1.5cm。根圆锥形,径达0.8cm,外皮灰棕色。茎单一,中突,有浅沟纹,光滑无毛或有稀疏短糙毛,节处常为紫色。叶二至三回三出忌门面分裂,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,长15-30cm,宽15-25cm;第一回和第二回裂片有长叶柄,小叶柄通常膝曲或弧形弯曲;末回裂片有短柄或近无柄,卵形或鞭状长圆形,纸质,长3-5cm,宽2.5-3.5cm,3裂,两侧裂片又多为不等的2深裂,基部截形至心形,先端具长尖,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缺刻状深齿;齿端有锐尖头。复伞形花序直径4-10cm,花序梗、伞辐及花梗具短糙毛,伞辐11-20,开展,上举;总苞片3或无,狭披针形,有缘毛;小总苞片7-10,狭线形,紫色,有缘毛;萼齿退化,少为细小三角状锥形;花瓣匙形至倒卵形,白色,渐尖,先端内曲。果实长圆形,基部凹曲。果实长圆形,基部凹入,长6-7mm,宽3-5mm,背棱短翅状,侧棱膨大成膜质翅,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有油管2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沟溪流旁、杂木林下、灌丛间及阴湿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氧化前胡素(oxrpeucedanin),欧芹酚甲醚(osthol),欧前胡内酯(imperatorin),补骨脂素(psoralen),香柑内酯(bergapten),水合氧化前胡素(oxypeucedanin hydrate),白当归素(byakangelicin),亥茅酚-3'-乙酸酯(hamaudol-3'-acetate)。 根的挥发油,主要含α-蒎烯(α-pinene),月桂烯(myrcene),对聚伞花素(p-cymene)等20多种化合物。 根与根茎含拐芹色原酮(angeliticin)A,石当归素(saxalin)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发表祛风;温中散寒;理气止痛。主风寒表证;风温痹痛;脘腹;胸胁疼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,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洋鸭
- 豹骨
- 石夹生
- 扁担藤
- 玉米轴
- 掉毛草
- 枸橘叶
- 紫楠
- 狭穗鹭兰
- 珍珠菜
- 缘毛鸟足兰
- 绿萼梅
- 紫茎
- 青酒缸
- 淡竹叶
- 厚朴子
- 红葵
- 竹(鼠留)肉
- 胡葱子
- 万寿菊花
- 单刀根
- 牿岭勾儿茶
- 牯岭凤仙花
- 辣椒叶
- 兔儿伞
- 蝮蛇脂
- 山花生
- 随手香
- 桃仁
- 白花铁线莲
- 尿泡草
- 梅叶
- 普洱茶膏
- 木瓜
- 金丝莲
- 鳍蓟
- 金沸草
- 山臭草
- 鳢鱼肠
- 女儿红根
- 挖耳草
- 雀梅藤叶
- 婆婆指甲菜
- 牡荆沥
- 石床
- 红铁泡刺
- 萱草
- 云雀
- 南亚新木姜
- 赤扬
- 护心胆
- 干地黄
- 砂茴香子
- 苦连翘
- 鸲鹆
- 羊肚菜
- 地肤苗
- 坡参
- 巴掌草
- 雀榕根
- 厚叶牛耳草
- 苏铁根
- 水折耳
- 燕窠土
- 羽萼
- 新裂耳蕨
- 草龙
- 石荠宁
- 厚叶贯众
- 小寸金黄
- 桂木
- 滇南冠唇花
- 石蜈蚣
- 紫堇
- 华中五味子
- 心叶秋海棠
- 小狮子
- 心叶野海棠
- 滇竹根七
- 滇池海棠
- 水香柴
- 小石蝴蝶
- 狭眼凤尾蕨
- 滇榧子
- 椴树根
- 滇西风毛菊
- 睡菜根
- 滇海水仙花
- 雷公藤
- 小石仙桃
- 野辣子
- 水藿香
- 睡莲
- 红钉耙藤
- 棘叶
- 碱花
- 水菖蒲
- 小白花苏
- 滇姜三七
- 水松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