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瓣香
《中华本草》:豆瓣香
拼音注音
Dòu Bàn Xiānɡ
别名
千年矮、豆瓣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山桂花的叶及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anthus delavayi Franch.[Slphono-mantkus delavayi(Franch.)Stapf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高达5m。小枝灰褐色,密被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mm,被柔毛,或至少幼时被柔毛;叶片厚革质,长圆形。宽椭圆形或宽卵形,长1-2.5cm,宽1-1.5cm,先端锐尖至钝,具小尖头,基部宽楔形,叶缘具锐尖锯齿,齿长约1mm,腺点在两面呈小针孔状凹点或小针尖状突起,沿上面中脉被柔毛,近叶柄处尤密。花序簇生于叶腋或小枝顶端,每腋内具4-8朵花;苞片宽卵形,先端锐尖,稍被柔毛,边缘具睫毛,通常早落;花芳香;花萼长2-4mm,裂片与萼管几等长,具睫毛,花冠白色,花冠管长6-10mm,径1-2mm,裂片长4-6mm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,花丝长约2mm,药隔延伸成一明显小尖头;雌蕊长3-4mm,花柱长约2.5mm,柱头明显2裂。果椭圆状卵形,长1-1.2cm,呈蓝黑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杂木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甘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法痰止咳;化瘀止血。主慢性气管炎;跌伤瘀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豆瓣香
别名
千年矮、豆瓣叶、山桂花
来源
木犀科豆瓣香Osmanthus delavayi Franch.[Siphonosmanthus delavayi (Franch.) Stapf],以叶、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甘、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消炎,止血生肌。慢性气管炎;外用治骨折,外伤出血,扭伤疼痛等。
用法用量
配方用,3钱;外用,鲜皮、叶适量,捣烂外包,复位后,于骨折患处,三、五天换药一次;或研末外用或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荠菜花
- 红帽顶
- 空柄假牛肝
- 倒爪草
- 岗柃
- 白矾
- 千里光
- 金钮扣
- 猫爪子
- 六道木
- 绵萆薢
- 散血莲
- 四大天王
- 荠苨
- 狼油
- 榕树叶
- 黄花蒿
- 空心木
- 黄龙藤
- 榕树皮
- 冰草白穗
- 砗磲
- 横经席
- 西红柿
- 水蛭
- 千斤拔
- 干漆
- 朱砂根叶
- 鸡根
- 露蜂房
- 香苏草
- 肾经草
- 风花菜
- 金钟花
- 羊蹄甲
- 竹叶艾
- 苦草
- 寒莓
- 兰花石参
- 水蓼
- 黄背草果
- 地不容
- 卵叶贝母
- 小败火草
- 海芋
- 芦荟花
- 使君子叶
- 蝌蚪
- 石蜈蚣
- 午香草
- 高粱泡
- 对叉疔药
- 蜣螂
- 鸊鷉
- 樟木
- 百部
- 铁落
- 百眼藤
- 姜三七
- 猪殃殃
- 浮萍
- 吊灯花
- 红丝线
- 普陀南星
- 黄花小二仙草
- 端哼
- 剑皮树菌
- 小果卫矛
- 刺藜
- 白紫草
- 鼻涕果
- 白三七
- 粗皮蛙
- 粗糠柴
- 短瓣女娄菜
- 黑花韭
- 大飞扬草
- 苦树皮
- 羯布罗香
- 马鞭草
- 鸬鹚肉
- 鲫鱼脑
- 龙利叶花
- 盾叶唐松草
- 蓬莱葛
- 苦白蜡
- 水晶鱼
- 马银花
- 蓝花葱
- 蓬子菜
- 土羌活
- 野罂粟
- 云南红豆蔻
- 中华短肠蕨
- 省藤
- 山砂姜
- 望江南
- 野猪胆
- 杨梅根
- 卷心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