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秧竻叶
《*辞典》:火秧竻叶
拼音注音
Huǒ Yānɡ Lè Yè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叶片。全年可采。
功能主治
清热化滞,解毒行瘀。治热滞泄泻,痧秽吐泻转筋,疔疮,跌打积瘀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能去毒,治热滞泻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解毒,洗骨痛,焙热治无名肿毒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泄泻。跌打积瘀而大小便不通,取其叶切细,和生米炒至米黄色为度,随下酒煮之,饮其酒即下瘀血。"
④《福建中草药》:"拔脓攻毒。"
复方
①治霍乱:火秧竻叶,开水洗净,嚼烂咽下,以食至舌头有难过时即止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②治蛇头疔:火秧竻叶捣碎,用冷开水洗去汁,取渣加蜂蜜或红糖捣匀外敷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火秧竻叶
拼音注音
Huǒ Yānɡ Lè Yè
英文名
Leaf of Ancients Euphorbia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horbia antiquorum L.采收和储藏:随用随采。
原形态
金刚纂 灌木,高达1m。含白色乳汁;分枝圆柱状或具不明显的3-6棱,小枝肉质,绿色,扁平或有3-5个肥厚的翅,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。单叶互生;具短柄;托叶皮刺状,坚硬;叶片肉质,倒卵形,卵状长圆形至匙形,长4-6cm,宽1.5-2cm,先端钝圆有小尖头,基部渐狭,两面光滑无毛。杯状聚伞花序,每3枚簇生或单生,总花梗短而粗壮,长约4mm;总苞半球形,直径约1cm,黄色,5浅裂,裂片边缘撕裂;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;雄花多数,有一具柄雄蕊,鳞片倒披针形,边缘撕裂,中部以下合生;腺体4枚,2唇形,下唇大,宽倒卵形,无花瓣状附属物;雌花无柄,生于总苞中央,仅有一个3室的上位子房,花柱分离,基部多少合生,先端2裂。蒴果球形,光滑无毛,直径约1cm,分果爿稍压扁。花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村舍附近或园地,多栽培作观赏或绿篱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对生,托叶野硬刺状,成对宿存;叶片倒卵形、卵状长园形或匙形,长4-6cm,宽1.45-2cm,先端圆,有小尖。气微,味苦涩。
性味
味苦;辛;微酸;性寒;有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泻热导滞;活血解毒。主热滞泄泻;痢疾;痧秽吐泻转筋;跌打瘀积;乳痈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去净乳汁,加米共炒焦,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烂加热敷;或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能去毒,治热滞泻。2.《本草求原》:解毒,洗骨痛,焙热治无名肿毒。3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泄泻。跌打积瘀而大小便不通,取其叶切细,和生米炒至米黄色为度,随下酒煮之,饮其酒即下瘀血。4.《福建中草药》:拔脓攻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豪猪肚
- 六月雪叶
- 绒毛桢楠
- 锈叶野牡丹
- 环草
- 龙须草
- 山紫菀
- 海狸香
- 萤火
- 赶风柴
- 蟋蟀
- 火炭母草
- 苦荬菜
- 虎尾草
- 尖子木
- 高山龙胆
- 文冠果
- 蛞蝓
- 棉子油
- 黍米
- 湖北桑寄生
- 冻绿叶
- 石见穿
- 白暨豚
- 石莲
- 蕨麻
- 赪桐叶
- 石上蕉
- 石灰
- 胡颓子叶
- 圆叶锦葵
- 黄荆根
- 血党
- 石灰华
- 滑叶跌打
- 葛菌
- 象皮
- 茶条槭
- 苜蓿根
- 齿缘草
- 海风藤
- 石萝藦
- 过山风
- 大山豆
- 口蘑
- 火焰草
- 栗花灯心草
- 环维黄杨星D
- 石枫药
- 虫牙药
- 小青藤
- 苦参
- 海螺厣
- 海鳗鳔
- 沙芥
- 冬瓜藤
- 石蜈蚣
- 焦栀子
- 黄藁本
- 钗子股
- 当归藤
- 海蚯蚓
- 火头根
- 石仙桃
- 湖北楤木
- 睡莲
- 湖北麦冬
- 灰藋
- 海螺壳
- 石豇豆
- 海螺
- 石寄生
- 冬瓜瓤
- 石防风
- 石膏
- 石花
- 海鳝
- 海通
- 石蒜
- 石莼
- 灰锤
- 石瓜子
- 石串莲
- 火把花
- 海蝰
- 火绳树
- 火炭母
- 猴高铁
- 火棘
- 淮山
- 火炭母草根
- 琥珀
- 石莲子
- 紫葛
- 海龟胶
- 石萝藤
- 石通
- 石南实
- 猴枣
- 石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