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毛七
《中华本草》:红毛七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Qī
别名
红毛漆、搜山猫、红毛细辛、火焰叉、金丝七、通天窍、葳严仙、海椒七、鸡骨升麻。
英文名
Root of Blue Cohosh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红毛七的根和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、泥土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红毛七 多年生草本,高40-70cm。根茎粗壮,具不明显的节,须根多数,密生,红褐色。叶互生,着生于茎顶端,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;一回二回小叶柄分别长10-25cm和2-8cm,三回侧生小叶近无柄,顶生小叶柄长1-5cm;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.5-9cm,宽1.4-5cm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或有时2-3裂,两侧通常不对称,上面绿色,下面灰白色。短圆锥花序顶生,小花梗细长,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小苞片;花黄色,小形,直径约1cm;萼片6,花瓣状;花瓣6,退化或线形;雄蕊6,花药先端2瓣裂;雌蕊1,子房1室,内含2胚珠,花柱短,柱头侧生。蒴果极易开裂,露了2个种子呈果实状。种子球形,成熟蓝黑色,外面微被白粉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
栽培
1.气候土壤:喜山间阴湿的林下。以肥沃、疏松、湿润、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栽种较好。[br]2.种植:。[br]2.1.种子繁殖:育苗移栽。四川地区在8-9月采摘成熟果实,除去肉质种皮,选半荫蔽的环境,翻整土地,开1.3m宽的畦,按行距33cm开横沟,深约7cm,播幅10-13cm,每沟播种子60-70粒,盖腐殖质土与畦面齐平。最后盖半腐的落叶1层。培育1-2年后,于秋季倒苗时移栽,在整好的畦上,按行、株距各约25cm开穴,深10-13cm,每穴栽苗2株,盖土7-10cm。2.2.分株繁殖:收获时切取带芽的根茎做种。每穴栽苗2株。栽培方法与育苗移栽相同。[br]3.田间管理:种子繁殖于第2年春季出苗后,勤除杂草,浅松土,春、夏季各追施人畜粪水,秋季追施土杂肥1次。移栽出苗后,每年春、夏、秋季各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。肥料可用人畜粪水、土杂肥或腐殖质土。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或山沟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浙江、河南、西藏、甘肃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,多分枝,节明显,上端有圆形茎痕,下端及侧面着生多数须状根,直径1-2mm。根茎及根表面均紫棕色。质较软,断面红色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根和根茎含生物碱0.3%-0.8%,其中有N-甲基金雀花碱(N-methylcytisine)即葳严仙碱(caulophylline)羽扇豆碱(d-lupanine),塔斯品碱(taspine)及木兰花碱(magnoflorin)等。还含葳严仙皂甙(cauloside)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等。
药理作用
1.其中所含之甲基金雀花碱作用与金雀花碱相似而较弱。2.塔斯品碱有显着的抑菌作用,1∶1000000对结核杆菌(H37及Academia株)呈显着作用,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作用,但注射时有强烈的局部刺激,因而限制了其应用。同属植物兰籽类叶牡丹(Caulophyllum thalictroides)曾应用于妇产科(引产、月经不调等);其中所含之甙,有收缩平滑肌(血管、小肠、子宫等)的作用,局部刺激性亦强。
性味
辛;苦;性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祛风除湿;行气止痛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产后血瘀腹痛;脘腹寒痛;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;或浸酒;或研末。
注意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孕妇忌服。
复方
1.治劳伤方(《贵州草药》):搜山猫酒。2.治胃气痛方(《贵州草药》),搜山猫,研末,用酒吞服。3.治月经不调方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:红毛七,白芍,川芎,茯苓,黄酒和水煎服。4.治经期少腹结痛方(《陕西中草药》):红毛七,小茴香,当归,川芎,水煎服,黄酒为引。
各家论述
1.《峨嵋药植》:治跌打损伤及五痨七伤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跌仆,除风湿,消积肿,疗筋骨痛,通经活络。3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胃气痛,外痔。4.《陕西中草药》:活血散瘀,祛风止痛,降血压,止血,解草乌中毒。治月经不调,经期少腹疼痛,产后瘀血疼痛,关节炎,劳伤,扁桃体炎,高血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毛七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Qī
别名
红毛三七、葳严仙、海椒七、鸡骨升麻
来源
为小檗科牡丹草属植物类叶牡丹Leontice robustum (Maxim.) Diels [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.]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备用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祛风活血。用于月经不调,胃腹疼痛,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
用法用量
2~3钱,水煎服或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红毛七
拼音注音
Hónɡ Máo Qī
别名
红毛漆(《峨嵋药植》),搜山猫、红毛细辛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火焰叉(《贵州草药》),金丝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,黑汗腿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小檗科植物类叶牡丹的根茎及根。8~9月采挖,除去茎叶、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类叶牡丹,又名:威岩仙。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祖壮,横行。茎高40~70厘米。3出复叶互生;侧生小叶无柄;叶片卵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,长6~9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宽而惭尖,全缘或2~3裂,基部楔形,上面绿色,下面带白色,短圆锥花序顶生;小花黄绿色;苞片3~4;萼片3~6,呈花瓣状;花瓣6,缩小成线体,与萼片对生;雄蕊6,花药2瓣开裂;雌蕊1,子房上位,花柱短,柱头侧生。蒴果,早裂。种子2,圆球形,有肉质种皮。花期4~6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山坡阴湿处及山林中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浙江、陕西、甘肃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。产于四川、贵州、陕西等地。
形状
根茎细短圆柱状,多分枝,外表紫棕色,上面常留有地上茎断后的圆形疤痕。根茎着生多数须状根,外表亦紫棕色,质柔软。根茎及须根的断面均呈红色。气无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根和根茎含木兰花碱、塔斯品碱、甲基金雀花碱、d-羽扇豆碱等生物碱。又含多种三萜皂甙称威岩仙皂甙,有威岩仙皂甙A、B、C、D、E几种。威岩仙皂甙A、C、D、E的甙元是常青藤皂甙元。
叶和茎含塔斯品碱、甲基金雀花碱等。叶中塔斯品碱含量可达干重的0.45%。
药理作用
根之浸剂或酊剂毒性很小,能收缩子宫,对血管也有收缩作用。其中所含之甲基金雀花碱作用与金雀花碱相似而较弱。塔斯品碱有显着的抑菌作用,1:1000000对结核杆菌呈显著作用,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作用,但注射时有强烈的局部刺激,因而限制了其应用。同属植物兰籽类叶牡丹曾应用于妇产科(引产、月经不调等);其中所含之甙,有收缩平滑肌(血管、小肠、子宫等)的作用,局部刺激性亦强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苦辛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,活血调经。治风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妇女月经不调。
①《峨嵋药植》:"治跌打损伤及五痨七伤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跌仆,除风湿,消积肿,疗筋骨痛,通经活络。"
③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胃气痛,外痔。"
④《陕西中草药》:"活血散瘀,祛风止痛,降血压,止血,解草乌中毒。治月经不调,经期少腹疼痛,产后瘀血疼痛,关节炎,劳伤,扁桃体炎,高血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注意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孕妇忌服。"
复方
①治劳伤:搜山猫五钱。泡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②治胃气痛:搜山猫一钱。研末,用酒吞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关节炎,跌打损伤:红毛七三钱。在300毫升酒内泡七天。每日二次,每次10毫升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④治经血不调:红毛七、白芍、川芎、茯苓各三钱。黄酒和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⑤治经期少腹结痛:红毛七三钱,小茴香五钱,荞当归三钱,川芎二钱。水煎服,黄酒为引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⑥治扁桃体炎:红毛七三钱,八爪龙一钱。水煎,口含,亦可咽下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⑦治外痔:搜山猫五钱,滚山珠、蓖子虫、推屎爬各七个,冰片七分至一钱。加蓖麻油四两,浸泡一周,搽外痔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骨鸡
- 四方藤
- 红树叶
- 白梅花
- 火棘
- 麦麸草根
- 半边钱
- 山稔叶
- 披麻草根
- 三加
- 毛蜂子
- 大叶香薷
- 蟹
- 萝芒树皮
- 南蛇簕
- 乳腐
- 虎掌草
- 烟油
- 硬骨藤
- 四叶参
- 白背叶
- 细叶桉
- 蓖麻油
- 白冷草
- 红头翁
- 毛枝崖爬藤
- 地瓜根
- 可爱复叶耳蕨
- 荷莲豆菜
- 水蓼
- 竹节参
- 白脚威灵
- 蕗蕨
- 宿苞豆
- 水鸡油
- 布渣叶
- 鲤鱼鳞
- 山羊参
- 粘人花
- 黄花远志
- 水榆果
- 大叶马尾连
- 桦叶荚蒾
- 毛花点草
- 白兰花
- 苘麻根
- 藏丁香
- 元宝槭
- 红椿
- 野花生
- 黄珠子草
- 红五加
- 蓝叶棵
- 毛风藤
- 冰糖
- 白柳
- 白僵蚕
- 梅露
- 九翅豆蔻
- 巴豆叶
- 青蟹
- 棕榈
- 马齿苋子
- 山红稗
- 石蕊
- 雪人参
- 夜合花
- 白苏梗
- 革叶茴芹
- 水翁皮
- 菱茎
- 毛蒌
- 百蕊草
- 鸡嗉子根
- 野苦瓜
- 蚌壳草根
- 白蓝翠雀花
- 香石藤果
- 青鱼胆
- 鳞衣草
- 刺梨子
- 过岗龙
- 栗荴
- 人面子
- 毛女贞
- 背花疮
- 毛叶天胡荽
- 橘络
- 白枪杆
- 蜘蛛果
- 黄鼠狼
- 刺南蛇藤
- 鼻烟
- 星状风毛菊
- 车前子
- 苦天茄叶
- 两指剑
- 肉爬皂
- 蟾头
- 锅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