蝮蛇骨
《中华本草》:蝮蛇骨
拼音注音
Fù Shé Gǔ
英文名
Pallas pit viper bo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蝰科动物蝮蛇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gkistrodon halys (Pallas)采收和储藏:宰杀蝮蛇后,取其骨,烘干。
原形态
蝮蛇,全长60cm左右。头略呈三角形,与颈区分明显,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,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,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,背鳞外侧及腹鳞间有1行黑褐色不规则粗点,略呈星状;腹面灰白,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。鼻间鳞宽短,排成“∧”形;眶前鳞2,眶后鳞2(3),眶璨来新月形,颞鳞2+4(3);上唇鳞2-1-4(2-1-3、3-1-4)式。背鳞21(23)-21-17(15)行,中段最外行平滑或均具棱;腹鳞137-173,肛鳞完整;尾下鳞29-54对,少数为单行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平原、丘陵及山地,活动于稻田、耕作区、草地以及住宅附近。以鱼、蛙、鸟、鼠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。
性味
味甘;性温;有毒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解毒。主赤痢
用法用量
内服:烧为末,1-3g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拾遗》:主赤痢,取骨侥为黑末,饮下三钱匕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蝮蛇骨
拼音注音
Fù Shé Gǔ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。
功能主治
《本草拾遗》:"主赤痢,取骨烧为黑末,饮下三钱匕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肫草
- 肥猪草
- 蜂毒
- 风藤草
- 飞来鹤
- 飞蛾七
- 自事口草
- 过江龙子
- 高粱泡
- 鬼箭羽
- 鳡鱼
- 贯众
- 粉藜
- 苎麻
- 藏红花
- 高粱火焰苞
- 龟版
- 风花菜
- 高山金挖耳
- 锥螺壳
- 高原蚤缀
- 鸡公柴果
- 鸡冠子
- 腐婢根
- 风叶藤
- 粉苞苣
- 鲚鱼
- 鸡嗉子根
- 钩栗
- 蝮蛇
- 针刺铁仔
- 鸡桑根
- 福建胡颓子叶
- 鬼臼
- 鸽卵
- 翻白草
- 螲蟷
- 针砂
- 高山望
- 鸽肉
- 肥猪苗
- 蜘蛛七
- 鸡冠花
- 鹧鸪
- 鸡腿堇菜
- 鬼柳树
- 七角枫
- 锥栗
- 鳜鱼
- 紫麻
- 蟅虫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鸽
- 肺心草
- 风兰
- 风箱树叶
- 高粱七
- 鳣鱼肝
- 返顾马先蒿
- 贯叶连翘
- 鹳肉
- 腐沫
- 覆盆子根
- 鸡脚刺
- 谷精草
- 鬼盖
- 附子
- 过山青
- 鸡蹼
- 谷蓼
- 钩栲
- 隔山撬
- 粪箕笃
- 蜂房
- 附地菜
- 肿节风
- 过江龙
- 鸡筋参
- 谷芽
- 鬼笔
- 鸡骨柴叶
- 飞机草
- 高山露珠草
- 转心莲
- 锅铲叶
- 高粱乌米
- 鸡血藤
- 鸡谷草
- 粉萆
- 纵条肌海葵
- 苎麻花
- 蜘蛛网
- 鸡掌七
- 鸡根
- 飞廉
- 詹糖香
- 蜂蝇
- 肥肉草
- 蜂斗菜